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影响因素为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选取167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的试验饲粮,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试验饲粮分别同Ⅱ、Ⅲ、Ⅳ组,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Ⅲ、Ⅴ、Ⅵ、Ⅶ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120 mg/kg组(P0.01)。各半胱胺添加组的毛皮品质均有所改善,Ⅵ、Ⅶ组皮长及针毛、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间隔添加组针毛长度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针毛长度显著高于60和120 mg/kg组(P0.05)。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针毛、绒毛长度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2)各半胱胺添加组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半胱胺添加组粪氮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Ⅵ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Ⅳ组(P0.05),间隔添加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连续添加组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半胱胺能够促进冬毛期雄性水貂的生长,并提高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最适添加水平为90 mg/kg,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  相似文献   
62.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7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5.9%,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4.7%。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并荣获吉林省第二届优质水稻品种评比第一名。  相似文献   
63.
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的饲粮,采用4×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三氯乙酸沉淀蛋白(TCA-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他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组分。3种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精料由玉米、大豆饼、大豆、麦麸、骨粉、食盐组成,粗料为干柞树叶。各组饲粮中约含粗蛋白10.3%,总能17.36MJ/kg。试鹿均为单圈舍饲,每头每日分两次喂精料2.5kg,自由饮水。每种饲粮经15天预饲期后,进入正式采样期。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内NH3-N、TCA-P浓度影响较小(P>0.05);对pH值、TVFA浓度影响较大(P<0.01)。随日粮中精料比例增加,瘤胃内pH值显著下降,TVFA浓度显著升高。对瘤胃内VFA组分分析发现,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呈现出乙酸比例下降、丙酸比例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果还指出,瘤胃内几项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规律性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4.
梅花鹿人工养殖在我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梅花鹿能量代谢与能量需要方面研究的回顾,总结了成年公鹿绝食代谢产热量、维持能量需要量、生茸期能量代谢规律、不同生理时期饲粮中适宜能量浓度以及能量需要量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5.
为了检测水貂G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寻找可用于选育水貂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同龄同场的短毛黑水貂、红眼白水貂和咖啡水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G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利用SPSS 19.0软件将该基因多态性与水貂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外显子...  相似文献   
66.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5只绿头鸭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序列分析显示:绿头鸭D-loop区全长为1051bp,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7.97%、15.51%、25.21%、31.30%,A+T含量大于C+G;共检测到11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10个,颠换1个,没有发现插入和缺失,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6.结合GenBank已公布河鸭属鸭类D-loop区序列,基于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河鸭属鸭类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绿头鸭、斑嘴鸭及家鸭三者关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进化枝A,推测在家鸭的形成过程中,绿头鸭和斑嘴鸭都作出了贡献;其它河鸭类聚为进化枝B.  相似文献   
67.
以与东北马鹿物种最近的牛(Bos taurus cattle,序列号为AB076403)的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序列为模版,根据该基因保守序列进行引物设计,扩增产物连接入pMD18-T载体,克隆出3个外显子片段.根据5′-GU-AG-3′规则和同源基因比对拼接出带有部分5′、3′末端的cDNA,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质同源性比较和二级、三级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全长为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较明显的螺旋、片层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有1个较明显的跨膜区和1个疏水区,并发现明显的信号肽和糖基化位点.三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结果显示与Human Activin A的相似性为42%.结果说明东北马鹿和其他哺乳类生物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之间关系密切,并同属于TGF-β家族.  相似文献   
68.
通过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对5个水貂群体、300个个体的4个经济性状与16个微卫星遗传标记位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色水貂的Mvi4013的AA和BB针毛长度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珍珠色水貂Mvi586的BB和CC、BC和CC之间的针毛直径差异显著,银蓝色水貂Mvi4015的AA和B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A基因起正面效应;Mvi4013的AA和AB基因型、AB和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之间差异显著,Mvi4001BB基因型的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B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金州黑水貂群体中Mvi4006的AC型与BD、CC型绒毛直径有显著差异,A基因起正面效应。在银蓝色水貂。Mvi2243的AA型和AB型绒毛直径差异显著,Mvi4001AA型绒毛直径和AB基因型差异显著,B基因起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9.
针对吉林省增产50亿kg商品粮的战略任务而进行的西部水田大开发的实际,提出了西部新开稻田生产技术要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同时,对新开水田在发展有机水稻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和趋弊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0.
为了促进华池县科学养羊,测定了该县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和舍饲下的绒山羊毛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其日粮现状、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池县土壤中Cu、Fe、Zn、Mn、Se 5种元素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Fe、Mn、Co、Ni、Cr元素丰盈,可满足动物生长需要.Cu、Zn、Se、I不足,Cd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建议山羊日粮中苜蓿(最大量)占50%~60%,玉米青贮或玉米秸秆20%~30%,玉米、麸皮等能量饲料18%~20%,CaHPO4 1.5%,并适量补充Cu、Zn、Se、I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