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91.
线粒体DNA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已被广泛用于鹿类的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介绍了鹿类线粒体DNA的组成和特征、鹿类线粒体DNA多态性及检测方法,重点论述了线粒体DNA在鹿类分子系统学研究和鹿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2.
将GenBank上登录的流产布鲁氏菌(Br.abortus)和猪布鲁氏菌(Br.suis)外膜蛋白omp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设计了流产布鲁氏菌特异性引物对A1/A2、猪布鲁氏菌特异性引物对S1/S2,分别用引物A1/A2和S1/S2进行PCR,进而将引物A1、A2、S1、S2置于同一体系内进行复合PCR,建立了一种能区分流产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的复合PCR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从流产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出了大小分别为424bp和535bp的1条特异性片段,从两种染色体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424bp和535bp的2条特异性片段。但对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坏死杆菌、棒状杆菌染色体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时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0个菌/50阻L体系。本研究建立的复合PCR可以有效检测布鲁氏菌感染并把流产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区分开。  相似文献   
93.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hylogenesis of Anas platyrhynchos. [Method] Complete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l ND2 gene of 4 Anas platyrhynchos was determined by direct DNA sequencing based on PCR products. Combined with ND2 gene sequences of the Anas Linnaeus accessed in GenBank,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 [Result] The ND2 gene sequences of 4 Anas platyrhynchos were identical(1 041 bp in length; the nucleotide contents of A, G, T, and C were 28.91%, 13.35%, 20.75% and 36.98% respectively; A+T content approximated to that of C+G). Sequences of ND2 gene of mallard were same as spotbill duck, and had high homology with others. The phylogenetic trees indicated mallard and spotbilled duck were close in genetic relationship, both shared a haplotype; then Philippine duck, green-winged teal and northern pintail fell into branch 'A". [Conclusion] The domestic duck may be domesticated from mallard and spotbilled duck.  相似文献   
94.
95.
6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钙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不同钙水平对6岁生茸期梅花鹿的钙、磷、氟消化代谢的影响。选4头健康、生茸正常的6岁生茸期梅花鹿 ,分别放入4个特制的消化代谢笼中 ,接受4个钙水平(Ⅰ:0.74 %、Ⅱ :0.92 %、Ⅲ :1.09 %、Ⅳ :1.27 %)的饲粮处理 ,按4×4拉丁方设计进行钙平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4个饲粮钙水平对钙的消化率和代谢率的影响 ,均以第Ⅰ组效果较好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而对磷、氟的消化率和代谢率影响显著(P<0.05) ,这些指标均随钙水平提高而降低 ;对血清钙、磷、羟脯氨酸(HPY)的含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尿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上述结果 ,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 ,6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钙水平和钙磷比分别为0.74 %、1.54 :1  相似文献   
96.
选用 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用 3种含有不同能量浓度的精料补充料日粮 ,按 4× 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 (NH3 N)、三氯醋酸沉淀蛋白 (TCA 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能量浓度对瘤胃内 pH值、NH3 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 >0 0 5) ;而对玉米青贮采食量及TCA P浓度影响显著 (P <0 0 1 ) ,随着日粮能量浓度的提高 ,瘤胃内TCA P浓度也极显著的提高 (P <0 0 1 )。试验结果还指出 ,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受进食的显著影响 ,在采食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
鲜苹果渣青贮与饲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苹果渣含水70%~80%,pH3~4。由于鲜渣含水高,酸度大,适口性差,又易酸败,鲜渣作家畜饲料利用难度很大。目前多数果汁厂家作为垃圾处理,费用较高,且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笔者将鲜苹果进行青贮处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青贮技术介绍如下。 1 苹果渣青贮窖壕 鲜果渣青贮窖壕修建要求同其它青贮窖壕相同,不同的是由于鲜果渣含水量比其它青贮料要高,因此窖、壕底部须留较深的凹面,以便果渣水分蓄积。 2 苹果渣青贮技术要点 制作果渣青贮饲料是一项短时间内的突击性工作,要求运输、装填、压实、密封连续进行,各环节的工作要点如下: 2.1 鲜渣与运输 由于鲜苹果渣内残留一定量的糖,在高水分状态下易氧化,造成营养损失,同时易被细菌污染影响青贮质量,所以要随榨随运,及时贮存。2.2 装填压实 对窖、壕青贮要随装随踩,每装30cm左右时踩实一次,尤其是边缘部分踩得越实越好,最好一次装满,如不能一次装满,则须在装填面上用塑料薄膜覆盖,次日再装,应尽量缩短装填时间,减少自然发酵氧化的产生。 2.3 密封 当原料填到超过窖口60cm时,即可加盖封顶,先铺塑料薄膜,再加土拍实封严,覆土厚度30~40cm,做成圆锥形,有利于排水。同时经常检查,防止漏气、漏水。 3 开窖时间及质量判定 苹果渣残留一定的糖,容易青贮。一般30d后就可开窖,若暂不用时,可贮存一年或较长时间。开窖后对青贮质量可作以下判别。  相似文献   
98.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毛皮动物的饲养始于1956年,当年从原苏联引种水貂、银狐、海狸鼠、麝鼠等,分别在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北京市建立饲养场。1957年又对我国野生紫貂、貉子等进行引种和驯养繁殖,到1958年底全国饲养场从1956年的5个发展到72个。伴随着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我国也相继建立起了一批  相似文献   
99.
坏死梭杆菌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坏死梭杆菌的免疫性及免疫作用研究,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坏死梭杆菌免疫作用弱,无法产生保护性免疫。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坏死梭杆菌免疫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初步研制出坏死梭杆菌疫苗,并经小群动物试验获得成功。文章就坏死梭杆菌免疫性及免疫作用的初始研究、坏死梭杆菌免疫原筛选研究、抗原间的相互作用、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坏死梭杆菌疫苗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
试验旨在探究鼠灰色(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SI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形成的单倍型及皮肤组织差异表达mRNA对水貂被毛色素沉积的影响。通过PCR扩增、Sanger测序技术对金州黑水貂、红眼白水貂和名威银蓝水貂ASIP基因进行SNPs单倍型检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种毛色皮肤组织ASIP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单倍型及mRNA差异表达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01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0个SNPs,内含子2中4个SNPs (G18A、A159G、G235T、C1189T)共形成10种单倍型(Hap1~Hap10),其中Hap1(GAGC)和Hap2(GAGT)是3种不同毛色水貂群体的共享单倍型;部分内含子3中6个SNPs (C252T、A290C、G298C、A340G、T343C、T379C)形成4种单倍型(Hap1~Hap4),且Hap2(CCCGCC)是名威银蓝水貂群体的主体单倍型。5个位点(A290C、G298C、A340G、T343C、T379C)均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金州黑水貂和名威银蓝水貂ASIP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是红眼白水貂的1.25和0.95倍,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初步提示,ASIP基因调控水貂不同毛色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