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虽然我国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业发展迅猛,出口量不断增长,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水产品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以这些标准作为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进行限制。因此急需在罗非鱼产业中采用新的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确保罗非鱼产品的高附加值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2.
降解咸鱼中亚硝酸盐的乳酸菌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腌制咸鱼中分离得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3株乳酸菌。研究了温度、pH、亚硝酸盐底物浓度、食盐含量对其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降解最适pH为5.5,对食盐、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150 mg/L的亚硝酸盐和5%以下的食盐中对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明显,具有应用于腌制食品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3.
近江牡蛎中铝的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中铝(Al)的形态分布,利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近江牡蛎总Al质量分数及Al存在形态进行初步研究,并对4种浸提液的浸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其优化参数为0.5 mol·L~(–1)氯化钾溶液70 m L浸提2 h,去离子水70 m L浸提2 h,4 mol·L~(–1)盐酸溶液70 m L浸提2 h,浓硝酸70 m L浸提2 h。此条件下,近江牡蛎整体中Al形态存在有机铝铝离子(Al~(3+))水溶态铝氢氧化铝[Al(OH)_3]难溶态铝的分布规律,约77.36%的Al以难溶态存在,毒性较大的无机Al主要以Al(OH)_3的形态存在,占总Al的15.87%。通过模拟胃肠消化环境,测定近江牡蛎中Al的溶出率,模拟胃液可溶出Al占总Al的8.16%~32.11%,说明由于胃液的酸性和酶的作用,近江牡蛎中的Al在胃液中形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改进脆肉鲩(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片的冷冻品质,利用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水提物对脆肉鲩鱼片进行处理,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鱼片冷藏过程风味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70种,其中醛类和醇类相对百分含量较多;冷藏过程中醛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对鱼片风味起主要作用,壬醛和(E,E)2,4-癸二烯醛冷藏第8天相对百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5.84%和6.07%),随后出现下降;冷藏第16天,1-辛烯-3-醇相对百分含量增长10.01%,鱼片腥味加重;芳樟醇相对百分含量越来越低,对鱼片整体风味影响效果逐渐降低;酯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减少85.19%,对鱼片风味影响程度逐步降低;冷藏第8天,2,3-辛二酮相对百分含量为8.77%,比第0天增加4.56%。同时检测到酮类中β-紫罗兰酮相对百分含量随冷藏时间延长而大幅度降低,第16天降低95.87%,其具有特殊香味且阈值较低,对风味有一定贡献。此外,检测到的其他物质因为其感觉阈值过高或相对百分含量较低,对鱼片整体风味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5.
低温贮藏的鱼肉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肉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化和微生物的变化,导致鱼肉品质发生变化。通常用于评价鱼肉低温贮藏品质的指标有质地(硬度和弹性)、色泽(颜色)、风味和多汁性,本研究中对鱼肉低温贮藏品质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贮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低温贮藏期鱼肉品质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研究冰温贮藏期间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鱼片的品质及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方法】该研究通过感官评分、pH、质构、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TVC)的测定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羰基含量变化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确定了冰温贮藏0 d、4 d、8 d、12 d、16 d、20 d下海鲈鱼片理化指标变化,并对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与主要的新鲜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海鲈鱼片冰温贮藏期间亮度值由57.92±0.66降低至46.62±1.54、红度值由-4.34±0.39降低至-5.21±0.08,硬度值由174.92±16.8显著降低至122.25±15.73(P<0.05),pH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TBA值、TVB-N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分别由0.35±0.01 mg/kg与9.41±1.03 mg/100 g增加至0.97±0.04 mg/kg与33.18±0.83 mg/100 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6.35±0.41 log10(CFU/g),已超过二级鲜度标准,且感官分值不可接受。贮藏期间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分别由104.21±3.42 mg/g与145.81±1.02 mmol/g prot下降至72.03±5.25 mg/g与137.28±1.29 mmol/g prot,羰基含量由0.63±0.03 nmol/mg增加至1.45±0.06 nmol/mg。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在30 kDa附近产生新的蛋白条带。相关性分析表明TBA值、菌落总数、蛋白含量与羰基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表明:海鲈鱼片冰温贮藏至第16天时达到不可食用程度,贮藏后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脂质氧化与蛋白质氧化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冷冻贮藏是鱼糜重要的贮藏方法,但冻藏方法的不恰当以及缓化会引起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造成鱼糜品质下降。添加抗冻剂被认为是防止水产品蛋白质冷冻变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文章探讨了冷冻鱼糜在冻藏过程中的物理及化学变化、鱼糜蛋白质冷冻变性规律及抗冻剂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综述了如:海藻糖、藻类提取物、多酚类物质及蛋白水解物等类型的绿色抗冻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最后,文章分析了冷冻鱼糜抗冻剂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绿色冷冻鱼糜抗冻剂筛选研究及鱼糜加工业选取合适的抗冻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冰藏中凡纳滨对虾的质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质构仪的质地剖面(TPA)模式,对冰藏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全虾和虾仁的硬度、弹性指数、咀嚼性和凝聚性等质构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品质进行了感官评定。测定周期为7d。结果显示,全虾和虾仁的总体评分、硬度、弹性指数、咀嚼性和凝聚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表明其日感品质在贮藏中持续下降,显示感官评定与质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贮藏中虾仁的总体评分、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指数的下降速率低于全虾,因此以虾仁的形式贮藏能更好地保存虾肉的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109.
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腌制食品由于具有特殊的风味,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及其衍生物,是引发鼻咽癌的病因因素.因此,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及其衍生物的形成对保障腌制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食品腌制过程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和危害性,国内外对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降低方法,并对应用生物技术来降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方向及可行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正>墨鱼干是我国传统的特色水产加工制品之一,畅销国内外。目前我国有的墨鱼干生产企业专业知识缺乏,加工操作远不符合现代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本文详述了墨鱼干的加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