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0篇
  142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空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组,每组6只。适应性生长7 d后开始试验。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黄芩苷组小鼠每天灌胃黄芩苷药液0.2 mL(根据小鼠体重计算黄芩苷用量,低剂量组为100 mg/kg BW,中剂量组为200 mg/kg BW,高剂量组为400 mg/kg BW),连续灌胃7 d,第7天给模型组、黄芩苷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 LPS(3.5 mg/kg BW)。注射LPS 24 h后处死小鼠,取空肠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空肠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和含量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组织绒毛结构损伤,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42.
硅胶管气样原位采集技术研究土壤N_2O浓度及通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箱法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N_2O排放通量,但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_2O、全天候监测N_2O通量变化、动态研究土壤剖面N_2O的行为等方面存在弊端.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硅胶管对N_2O的通透性,探索硅胶管用于原位采集土壤气样的理论可行性.田间试验设施用铵态氮肥(NH_4~+)、施用硝态氮肥(NO_3~-)及施用硝态氮肥加葡萄糖(NO_3~-+C)等3个处理,同时安置硅胶管和采样箱,验证硅胶管法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_2O气样、监测土壤N_2O浓度以及排放通量的实际效果,并与箱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硅胶管内外的N_2O气体经2.9 h达到95%的平衡,完伞能满足大田采样要求;用硅胶管法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_2O气样的效果显著优于箱法采样.其浓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浓度梯度法计算的N_2O排放通量与箱法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但数值偏低;偏低的程度取决于采样位置和土壤中N_2O产生位置的匹配程度.建议采用埋于土壤表层的硅胶管计算地面N_2O排放通量,或在不同土层埋人硅胶管研究土壤剖面N_2O行为的时空变异.  相似文献   
43.
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热质传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揭示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阶段降湿的促干机制,该研究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条件下,研究了相对湿度(20%、30%、40%、50%)及第一阶段相对湿度50%保持不同时间(10、30、60、90 min),然后第二阶段相对湿度恒定为20%至干燥结束,干燥过程中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质系数和物料表面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30%、40%和50%相对湿度下,干燥初始时刻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42.9、64.7、135.1和178.9W/(m2·℃),提高相对湿度能够显著提高预热阶段的对流传热系数(P0.05),相对湿度越高,物料升温速率越快。物料吸收总热量、水分蒸发消耗热量占比均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物料升温消耗热量占比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相对湿度为20%时,对流传质系数为1.01×10-6~2.54×10-6m/s;相对湿度为50%时,对流传质系数为0.26×10-6~1.12×10-6 m/s;降低相对湿度,能够显著的提高对流传质系数。相对湿度50%保持30min后降为20%干燥条件下,当干燥时间大于1.5 h后,对流传质系数大于相对湿度50%分别保持10、60和90 min干燥条件下的对流传质系数,此条件下干燥时间也最短。相对湿度50%干燥条件下有利于保持胡萝卜表面的多孔结构,而相对湿度20%干燥条件下,胡萝卜表面因干燥速率过快而导致水分迁移孔道发生收缩堵塞的现象。阶段降湿提高胡萝卜干燥效率的机制在于:干燥升速阶段,高相对湿度提高了对流传热系数,使得物料迅速升至较高温度;且利于维持物料表面多孔结构,有助于内部水分的扩散迁移;干燥恒速和降速阶段,低相对湿度提高了对流传质系数。研究结果可为求解干燥过程中的对流传热系数和对流传质系数提供理论依据,揭示阶段降湿的促干机理,并为阶段降湿干燥方式在农产品的干燥加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
江苏设施菜地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增效减排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氮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控释氮肥在该地区集约化蔬菜上应用后的减量、增效和减排潜力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连续三季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常规施尿素氮100%N(N1)、常规施尿素氮70%N(N2)、基肥一次性施氮70%N(N3,控释氮与尿素氮的比例为7∶3)、基肥和一次追肥70%N(N4,基肥氮为控释氮,追肥氮全部为尿素氮,控释氮与尿素氮的比例为7∶3),研究其对集约化花椰菜和番茄产量、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1、N2和N4相比,N3处理的产量和利润每季均为最高,花椰菜和番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6.4 t·hm~(-2)和87.0 t·hm~(-2),利润分别达到12.0万元·hm~(-2)和12.2万元·hm~(-2),氨挥发量最低,仅为4.4 kg N·hm~(-2)和9.3 kg N·hm~(-2),三季蔬菜种植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最低。与N1处理相比,N3处理可使花椰菜和番茄分别平均增产3.7%和21.3%,分别增收10.7%和40.3%,并分别平均减少64.0%和46.9%氨挥发。基于此,在江苏设施蔬菜种植上,与常规(N1)相比,控释氮肥与尿素7∶3混合一次性基施,可减氮30%且增效减排效果显著,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 cm 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 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 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 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 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 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 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 cm和45 cm 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间断水面线计算问题。【方法】采用预测-校正求解方法,在一维河床冲淤变形计算模型基础上,增加了急流均匀流水深与临界水深判断公式,为解决河道正坡、倒坡交替出现,突扩、突缩频繁发生的复杂地形条件下水面线计算的不连续性问题,并将该方法在黄河羊曲水电站河段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建立了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计算的水面线与实测水面线吻合较好,可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结论】将该研究应用于黄河羊曲水电站天然河道的水面线计算,得到了原河道各级流量下的水面线,可供其上、下游水库梯级开发的水能规划部门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7.
利用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等多种方法,选取兰州市重点、地方和职业学校三类高校,通过对其校园以及周边环境中噪声的监测,分析了校内和校外噪声环境状况,并与国内其他大学校园的噪声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区噪声达到GB3096-2008中I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较好或达标;校内礼堂、食堂、学生宿舍和教工位宅区等公共活动区和生活区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校园周边环境噪声全部超标,这与学校周边道路车流量大、生活区摊卖点以及过往人群较多有关,与国内其他院校情况相似;整体而言三类学校与21世纪生态校园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48.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重叠指数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林的10个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及生态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揭示了各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及其生态适应性.得出了:(1)研究区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BL:大小依次为锐齿栎、红果钓樟、椴树、椋子木、华山松、鹅耳枥、四照花、白桦、漆树、元宝槭.BSW值顺序则为锐齿栎、椴树、红果钓樟、鹅耳枥、椋子木、华山松、漆树、四照花、白桦、元宝槭.(2)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4的共有12对,占26.67%,说明生态位重叠的程度不是很高,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发生在鹅耳枥和元宝槭间,为0.736 3.(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的只有2对,表明群落内物种对资源利用相似性程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49.
为了明确填闲作物对棚室蔬菜土壤NO3--N的消减潜力, 揭示不同填闲作物消减土壤剖面累积NO3--N的特征, 并为探索阻控棚室蔬菜土壤氮素淋溶损失机制及预防地下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传统的棚室蔬菜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在蔬菜休闲期采用种植深根型填闲作物甜玉米、甜玉米+牛膝间作和白菊花的田间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甜玉米和甜玉米+牛膝处理的总含氮量和吸氮量较高, 分别为20.11、19.62 t·hm-2和240.34、287.56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5.81 t·hm-2和57.13 kg·hm-2;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均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 其中白菊花处理的根长密度与根干重在0~3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0 cm土层以下的根干重在各处理间无差异, 根长密度在数值上表现为间作甜玉米> 甜玉米> 白菊花> 间作牛膝;甜玉米对土壤剖面0~200 cm土层的消减量高达907.87 kg·hm-2, 显著高于白菊花的891.16 kg·hm-2和甜玉米+牛膝间作的879.93 kg·hm-2。因此, 在蔬菜作物轮作的间歇期, 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地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控制土壤剖面硝态氮向下淋溶。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扬州鹅种鹅繁殖系统及相关激素mRNA表达、分泌的影响,探明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种鹅繁殖机能的作用特点。【方法】取接受自然光照且日照时长逐渐缩短的200日龄种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初期日照时长约为9.7 h·d-1、气温5℃左右。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2个温度处理(0-5℃、25-30℃)和3个光照时间处理(8、12、16 h),其中光照时间处理在正常白昼基础上进行增减,将120只成年母鹅随机分至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20只,全封闭饲养,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第30天,从每个处理随机取5只鹅翅静脉采血3 mL,用于测定相关激素指标,同时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3只鹅,屠宰,取下丘脑和垂体速冻、超低温保存,用于测定相关基因表达量;分离生殖系统,进行重量或长度测定,同时取输卵管膨大部制作组织切片。【结果】①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血清促黄体素(LH)浓度显著高于8 h和12 h光照处理组(P<0.05),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血清催乳素(PRL)浓度显著高于12 h光照处理组(P<0.05)。高温(25-30℃)处理组种鹅血清PRL浓度显著高于低温(0-5℃)组(P<0.05)。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处理对种鹅血清LH、PRL和雌二醇(E2)浓度的影响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②12 h光照处理组种鹅卵巢指数、卵泡指数均显著大于16 h光照处理组(P<0.05),8 h光照处理组种鹅卵泡数显著大于16 h光照处理组(P<0.05),12 h光照处理组种鹅输卵管长显著大于8 h、16 h光照处理组(P<0.05);环境温度对种鹅卵巢指数、卵泡指数、卵泡数、输卵管指数和输卵管长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③8、12 h光照处理组和高温处理组种鹅的输卵管膨大部颜色鲜红,假复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均较厚,皱褶明显,分泌腺丰富;16 h光照处理组、低温处理组种鹅的输卵管膨大部颜色暗红,假复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较薄,皱褶模糊,分泌腺较少。④16 h光照处理组种鹅垂体PRL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8、12 h光照处理组(P<0.01)。⑤光照时间与环境温度对种鹅生殖系统、激素基因表达影响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16 h长光照抑制了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12 h光照增长了输卵管的长度;16 h长光照提高了PRL基因的表达丰度。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长光照抑制了种鹅的繁殖机能,扬州鹅种鹅的最适光照时间为12 h。高温提高了种鹅血清LH、PRL浓度,低温影响了输卵管组织结构,故种鹅饲养期间要适当控温,尽量避免种鹅暴露于极端温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