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米老排人工林节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节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为培育米老排无节材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1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株米老排样木,利用节子解析的方法,对获得的1 101个完整节子进行研究。  结果  从节子发育年龄上,米老排的枝条主要从第1~2年开始生长,第2~4年是其死亡高峰期(91.9%),这些枝条(87.2%)死亡后在第5~8年内完全愈合并形成节子,其中大部分节子(76.7%)的愈合时间为3~6 a;在第2~4年米老排枝条死亡数量较多,该时段是控制节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节子垂直分布上,节子的数量呈现随树高的增加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高度为0~8.0 m的树干上。节子变色长度与节子的直径和愈合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分枝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节子直径、死节长度、节子出现年龄以及愈合时间是影响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子,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  结论  在米老排种植后的2~4 a,对树干8.0 m以下进行首次修枝,有助于该树种无节材的培育。采取相应的森林培育措施减小枝条基径和缩短节子愈合所需时间,有助于减少节子对木材带来的影响。图7表4参3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杂交条纹鲈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育苗试验表明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是前期天然活饵的培养;该品种对水质要求很高,DO要求在4.5mg/L以上,对pH的适应性很强;杂交条纹鲈易产生应激反应,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养殖期间应定时筛选,筛选或运输前应进行拉网锻炼。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的就诊情况,通过了解该户鸭群发病过程、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过程,提出了相关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黄梁木和八宝树林分下设置组培丛芽苗与组培单芽苗、组培单芽苗与实生苗造林试验,对不同苗木的造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培单芽苗的保存率、萌蘖数和萌蘖率总体上高于丛芽苗;丛芽苗造林后1.5 a的母茎长显著大于单芽苗,3~4 a时二者无显著差异,而造林后8 a单芽苗的母茎长超过丛芽苗,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在造林后4 a内丛芽苗的藤丛总茎长明显大于单芽苗,造林后8 a丛芽苗的总茎长略优于单芽苗,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组培单芽苗的保存率、萌蘖数和萌蘖率均高于实生苗;两者母茎长和藤丛总茎长在不同年龄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根据番禺地区的植被状况,采取样线调查方法,以小班为单位,对小班内的森林群落学因子进行实地调查记录,采集的数据包括样线上的物种名称、种群数量、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生长势、健康状况以及土壤、坡向、坡位、坡度等立地因子,分析现有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林分结构等群落学特征,依据生态功能为主、兼顾景观功能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该区域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桉树相思类林、经济林等的改造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油楠基因组DNA提取、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进行探讨。[方法]运用改良CTAB法对油楠树皮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油楠ISSR-PCR反应各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运用改良CTAB法对油楠树皮进行基因组DNA提取效果最佳;最优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用量20 ng,引物浓度0.6μmol/L,d NTPs浓度0.2 mmol/L,Mg2+浓度2.0 mmol/L,Taq酶用量1.5 U,10倍反应缓冲液2μl,dd H2O补至20μl;以该体系为基础进行引物筛选,在100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较高、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结论]该研究丰富了油楠遗传学基本资料,为油楠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2年7月20日,盐城市区某一肉用羊场添加尿素过量引发群体中毒死亡,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市区某一羊场存栏杂交肉用羊85只,其中有11头体膘稍瘦弱(带仔母羊7只,怀孕母羊4只)。欲添加尿素以增加体膘,于7月20日上午8点将尿素(海南富岛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产大颗粒尿素)350g用水溶解后拌在麦麸中饲喂。进食后约20min发现2头大母羊(体重在35kg左右)倒地、肌肉震颤、鸣叫、呻吟、四肢似划水样,35min后又出现5头大母羊倒地,症状同上,1h后倒地羊只陆续死亡。濒死前,病羊精神沉郁、流涎、腹部…  相似文献   
18.
19.
香鱼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虽然香鱼是洄游性鱼类,但也可以终生在淡水中栖息生长,既可用于大水面放流增殖,又可利用网箱或流水养殖进行精养。 香鱼人工养殖在我国大陆起步较晚。目前浙江、河北等地人工养殖较成功,特别是福建省宁德地区的香鱼人工养殖发展较快,台湾地区香鱼人工养殖也较盛行。可见,香鱼人工养殖发展前景诱人,但要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好销售行情与销售时机(特别是外贸出口)。在国际市场上,  相似文献   
20.
无花果(Ficuscariea L.)又名蜜果、明目果、天仙果、奶浆果等,属桑科无花果属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为亚热带古老的树种,在公元前2400—2200年的埃及遗物中就出现其浮雕。在我国,唐代就有种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花果原产地中海,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和希腊等国家。我国新疆南部为无花果的传统产区,现东南沿海亦有大量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