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赵吉伟  李小龙 《鲑鳟渔业》2011,(4):12-15,36
茴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分别对黑龙江茴鱼的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肝、肾、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群体三种组织中AK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肝脏〉肌肉;ACP活力均表现为:肾脏〉肌肉〉肝脏;而CAT活力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同时,肾脏及肌肉组织中,ACP活力野生群体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肝脏中,则表现为养殖群体较高;CAT活力与AKP活力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养殖群体肝脏及肾脏组织中,CAT活力明显高于野生群体相应组织,而在肌肉中,则表现为野生群体较高。了解和掌握养殖群体及野生群体茴鱼不同组织各种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对完善并推广茴鱼全人工繁育、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黑龙江地区锦鲤的饲养和抗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进的日本原种锦鲤在黑龙江地区土池(富营养)饲养,采用与食用鲤鱼相同的养殖条件,对锦鲤一龄鱼,二龄鱼,三龄鱼,四龄鱼和亲鱼的成活率测定,分别达77%,85%,95%,94%,100%,得出锦鲤适合黑龙江地区的土池养殖。进行原种锦鲤,杂交种锦鲤一龄鱼,二龄鱼和三龄鱼室内和自然条件下赵冬成活率的比较,原种锦鲤在水温11℃的室内越冬成活率较高。在高寒地区自然越冬条件下成活率接近0,抗寒能力极差,但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交的杂交种锦鲤,一龄鱼,二龄鱼和三龄鱼和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成活率分别达56.6%,86%和81.1%。抗寒性状可通过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杂交遗传给杂交种锦鲤,并对自交种,杂交种的后代较好体色的锦鲤进行了统计,自交后代为35%,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杂交种后代为6%,杂交种后代体色较好的锦鲤明显低于自交种。  相似文献   
63.
虹鳟养殖品系个体繁殖力遗传进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至2009年历经两个世代研究了5个虹鳟(Oncorhynchous mykiss Walbaum)品系的相对繁殖力、绝对繁殖力与形态学指标的关系及其遗传进展。结果显示:美国加州、美国道氏、挪威品系的繁殖力指标好于丹麦和渤海品系。各品系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即F=7.2071L1.6099(R2=0.6479,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线性关系,F=2243.1+1235.3W(R2=0.7371,P<0.01)。绝对繁殖力随着卵径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卵径达到(0.4±0.1)cm时这一规律不明显。5个品系子一代优势选育系(G1优势选育系)与基础种群相比较,绝对繁殖力的平均遗传进度为24.06%。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为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冷水性鱼类。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支流和溪流中,国外仅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剂量喹乙醇对鲤鱼生长、肠道菌群数量及组成的影响。设计 6组不同喹乙醇含量的饲料(0 ,2 0 0 ,4 0 0 ,80 0 ,16 0 0和 32 0 0 m g· kg- 1 ) ,对鲤鱼进行 84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 ,各组随机取 2尾鱼 ,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喹乙醇添加剂量在 2 0 0~ 80 0 m g· kg- 1 可明显促进鲤鱼的生长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在 32 0 0 m g· kg- 1时则对其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降低饲料转化效率。与对照组相比 ,投喂喹乙醇的试验组鱼肠道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16 0 0 ,32 0 0 m g· kg- 1 组的下降最为明显。从16 0 0 m g· kg- 1开始前肠菌群数明显下降 ,在 4 0 0 m g· kg- 1时中肠菌群数开始下降较为明显 ,后肠群数在各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检出的 7种主要菌群也是构成各个实验组鱼肠道中的主要菌群 ,但这 7种菌群在各组中的组成比例不同 ,其中鲤鱼肠道菌属中 Aer属、Aci属的组成比例变化较大 ,80 0 mg· kg- 1 (11.0 6 % )、16 0 0 mg· kg- 1(11.735 % )和 32 0 0 mg· kg- 1 (7.4 0 7% )组中 Aer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 6 .2 5 5 % ) ,而 80 0 m g· kg- 1(37.5 0 2 % )、16 0 0 m g· kg- 1 (36 .5 2 % )和 32 0 0 m g  相似文献   
66.
用添加不同剂量的喹乙醇(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饲料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L.进行了84d的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第50d和第70d镜鲤的耗氧率,并在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了镜鲤的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添加低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氧率较高,用中高剂量喹乙醇的饲料饲养的镜鲤其耗率则下降,耗氧率的高低与喹 醇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快慢关系密切。随着饲料中喹乙醇含量的增加,镜鲤红细胞数及红细胞比积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核异常率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镜鲤红细胞微核率受喹乙醇的影响较小。提示喹乙醇在较高剂量下可对镜鲤的呼吸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本试验剂量下,喹乙醇对镜鲤的致突变作用较低,这可能与其对喹乙醇的敏感性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分析牛大力营养成分及在日粮中添加牛大力对珍珠鸡屠宰性能和肉质品质的影响。采用国标规定的饲料常规养分分析方法测定牛大力样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等含量;另将3%牛大力添加到基础日粮饲养4~10周龄珍珠鸡,饲养40 d后研究其对珍珠鸡生长速度、屠宰性能和肉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大力常规营养养分为:水分3.06%、灰分1.76%、粗纤维52.26%、粗蛋白1.12%、粗脂肪1.32%,说明牛大力具有高粗纤维等特点,但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牛大力,可显著提高珍珠鸡的生长速度、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胴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胸肌、腿肌的pH值;显著降低珍珠鸡的胸肌、腿肌的滴水损失;对粗脂肪、粗灰分、翅重、屠宰率和水分的影响不大。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牛大力可显著提高珍珠鸡的生长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屠宰率和肉质品质。  相似文献   
68.
在进行翘嘴红鱼白鱼苗铒料配方的筛选实验中 ,实验鱼感染了小瓜虫 ,分别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治疗 :1 .5ppm的亚甲蓝浸泡 4天 ;2 .3%的食盐溶液浸泡 3min ;3 .0 5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3min。 4 .0 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 (1星期以上)。结果为 :亚甲蓝浸泡 4天 ,患病鱼无好转 ,第 3天开始逐渐死亡 ,4天内全部死亡 ;用食盐和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3min,患病鱼即全部死亡。对用以上 3种药物处理后的鱼体进行镜检 ,发现鱼体上的小瓜虫体无明显减少。用硝酸亚汞浸泡的鱼 ,治疗期间死亡 2尾 ,镜检鱼体上无虫体。结论是 :患小瓜虫病的翘嘴红鱼白 ,不宜用亚甲蓝、食盐或福尔马林 ,采用 0 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69.
为合理应用恩诺沙星治疗猪大肠杆菌感染.本研究采用了体内药动和体外药效联合的方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在血清和组织笼液中抗大肠杆菌的活性.体外测定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血清和组织笼液中对猪大肠杆菌的MIC均为0.4 μg·mL-1.如果在血清和组织液中添加更多的细菌,则需要高于MIC药物浓度才能持续抑制细菌的生长.猪按5 mg·kg-1的剂量肌内注射恩诺沙星后,血清中半效浓度(EC50)为77.67±31.12,即恩诺沙星血清药物浓度为1.29μg·mL-1时可产生50%最大效应;组织液中恩诺沙星的半效浓度(EC50)为15.78±4.99,即组织液药物浓度为0.26μg·mL-1时可产生50%最大效应.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恩诺沙星治疗大肠杆菌感染时,应适当提高给药的剂量,不应仅以高于MIC作为制定给药间隔的标准.  相似文献   
70.
2001年7月、9月对大兴凯湖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7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42.9%。密度为117.2个/m^2,寡毛类占91.0%,水生昆虫占6.8%,甲壳类占2.2%;生物量为5.8000g/m^2,甲壳类为89.8%,寡毛类占9.6%。密度、生物量秋季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