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38篇
  22篇
综合类   256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本研究旨在通过过敏性、体外溶血性及肌肉刺激性评价布舍瑞林注射液的安全性。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中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而刺激性试验中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过程中,对照系统均成立。Hartley豚鼠隔日腹腔连续3次注射给予布舍瑞林注射液(2μg/只),末次致敏后第14和21天分别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供试品激发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同样的给药剂量,末次致敏后第10天,皮内注射给予对应的抗体血清,静脉注射激发后未见蓝斑,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果为阴性。采用2%红细胞悬液进行体外溶血性试验,温育15 min、30 min、45 min、1 h、2 h、3 h各观察1次,布舍瑞林注射液和阴性对照组所有试管未见溶血,终末未见红细胞凝集,而阳性对照组全部溶血。新西兰兔连续肌肉注射给予布舍瑞林注射液(0.5 mL/只),末次给药72 h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对新西兰兔股四头肌有刺激作用,恢复期结束未见刺激性反应,具有可逆性。研究结果表明,布舍瑞林注射液无过敏性和溶血性,对肌肉有刺激性但停药后可恢复,在应用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32.
摘要:以生猪养殖成本构成为例,深入分析饲料营养关键技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节本增效的作用,为猪场渡过当前低迷的市场周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33.
调查了商洛市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与分布,初步明确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地生产实践,提出了以高垄栽培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沟喷消毒为重点,在现蕾至初花期开展大田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34.
为探究条子泥围堰区不同生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选取淤泥质光滩、互花米草群落、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四种生境,分别采集0~<10 cm(表层)、10~<30 cm(中层)、30~60 cm(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生境、不同土层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利用冗余分析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生境类型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淤泥质光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其余3种植物群落。同一土壤层次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但不同土壤层次间具有差异性,土壤表层与中、深层存在较大差异,中、深层土壤间相似。土壤Fe2+、粒度(Mz)、pH值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解释率显著,分别为11.04%、2.33%、0.9%。不同生境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土壤因子存在较大差异。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特有OTUs数量占总OTUs数量的比例低于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这两种本土植物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深层的微生物丰富度低于本土植物群落,与互花米草在围堰区扩张能力下降相对应。  相似文献   
635.
近年来水稻发生了一种由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引起的新型细菌病害,其发生时期与白叶枯病相近,病症与白叶枯病类似。为了实现该病害与白叶枯病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基于泛菌属看家基因acnA,通过序列比对,设计了2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已知的白叶枯病菌检测引物XOO80进行配对并筛选,建立了一种双重PCR检测方法,可从菠萝泛菌和白叶枯病菌中分别扩增出910 bp和162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他10种非目标细菌均未有扩增条带,25μL体系中可稳定地从至少1 pg/μL的基因组DNA模板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本研究建立的菠萝泛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水稻细菌病害病原鉴定及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36.
为了探究超声处理不同溶剂分级提取所得到的四种桑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桑叶粉为原料,依次使用水、氯化钠、乙醇、氢氧化钠四种溶剂分级提取,并以未超声处理作为对照,研究超声对四种蛋白质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桑叶蛋白的含量为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超声后清蛋白及球蛋白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分别为2.67、0.47 mg/mL;在五种抗氧化指标中,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较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提高更为显著,分别为91.15%、28.20%、3.91%、46.79%。结果表明:在超声分级提取的四种桑叶蛋白中,清蛋白与球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及五种抗氧化指标均明显高于未超声组,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及五种抗氧化指标则低于未超声组。因此,在超声逐级提取桑叶蛋白的过程中,超声处理可明显增加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提取率及抗氧化效果,但对醇溶蛋白及谷蛋白的提取并无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637.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 Fa11-9。结果表明,菌株 Fa11-9产生的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3~5个分隔;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单胞,延伸因子与新知镰孢聚为一类,确定菌株 Fa11-9为新知镰孢(Fusarium andiyazi)。通过接种与再分离鉴定试验,完成柯赫式法则。利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研究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新知镰孢生长速度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15℃~40℃,最适温度为 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硝酸钠,促进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酵母。新知镰孢在辽宁省可引起玉米穗腐病。  相似文献   
638.
[目的]筛选出防治梨炭疽病的有效杀菌剂,在此基础上测试不同药剂组合的田间药效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市售的24种常规杀菌剂对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毒力,选取效果好的进一步测定其田间防效;设计6个药剂组合在安徽省砀山县对砀山酥梨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剂初筛选中发现,保护效果以百菌清较好,治疗效果以苯甲嘧菌酯较好,且田间施药时间越早,保护和治疗效果越显著。田间组合试验表明,66%二氰蒽醌和325 g/L苯甲嘧菌酯的药剂组合防效最佳,且果点显著小于清水对照,采后常温贮藏的防效也最佳。[结论]筛选出防治梨炭疽病的有效药剂,在安徽砀山地区交替使用66%二氰蒽醌和325 g/L苯甲嘧菌酯能有效控制梨炭疽病。  相似文献   
639.
文春玉  徐明  聂坤  杨雪  唐雪娅  魏珊  张健 《土壤》2023,55(6):1244-1250
为了掌握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选取黔中地区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对照)为研究对象,相邻网格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结合描述统计和地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相较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更为明显;(3)交叉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合理采样面积分别为600 m2和425 m2。亚热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40.
通过试验明确了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对茶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萌动前期,叶面喷施2%氨基寡糖素水剂250倍液和0.01% 24-表芸·三表芸水剂5 000倍液对茶树枝条生长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茶芽提早萌发,增加早期鲜叶重,使茶叶早采摘早上市,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