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不同大豆品种种子萌芽期的耐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个栽培品种大豆种子进行不同盐浓度处理(3、6、9、12、15、18 g·L-1)后,统计了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相对胚根长度,分析了其耐盐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和各指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耐盐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品种问的发芽势、发芽率和胚根长度都呈下降趋势,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当NaCl浓度增加到9 g·L-1时,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差异最大.在12 g·L-1的盐浓度下品种间相对胚根长度差异最大.各品种中耐盐浓度最高的为绥农10(可耐12 g·L-1的盐),其次为抗线4和飞龙1(可耐9 g·L-1的盐).耐盐半致死浓度最大的品种为绥农10.耐盐极限浓度最高的也是绥农10.综合分析各指标抗盐隶属值,各大豆品种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绥农10>抗线4>丰豆1>龙选1>合丰55>飞龙1>垦丰16>绥农14>黑农48>黑农44.  相似文献   
82.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耐盐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个耐盐品种劳博、WL323、苜蓿王、游客、创新进行耐盐筛选试验,通过对不同盐浓度下植株萌芽率、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生长指标的测定和综合加权分析得出:劳博在0.8%盐浓度胁迫下抗盐性最强,表现出萌芽率高、植株生长快、干物质积累多等特点;其次是WL323和苜蓿王,耐盐性中等;游客和创新苜蓿耐盐性相对较差。劳博在1.0%盐浓度胁迫下抗盐性仍然最强;其次是创新,耐盐性中等;WL323、苜蓿王和游客苜蓿耐盐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3.
为了比较天津常绿植物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叶表面气孔特性的关系,以天津常见的常绿植物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凤尾兰为试材,通过离心称重法、徒手制片、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析了植物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和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和保卫细胞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常绿植物滞尘量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和凤尾兰。大叶黄杨单位面积滞尘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为7.376 3 g/m~2。3种常绿植物气孔密度差异极显著,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凤尾兰,其中大叶黄杨气孔密度较为显著。说明大叶黄杨的滞尘量高与其气孔密度大有关,气孔口便于滞留了更多的灰尘。3种植物的气孔开张度为小叶黄杨凤尾兰大叶黄杨,与滞尘量无关。3种植物保卫细胞的面积为凤尾兰小叶黄杨和大叶黄杨。建议在进行天津城市绿化时,优先种植大叶黄杨。  相似文献   
84.
为了建立亚麻的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以亚麻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外植体对亚麻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亚麻种子最佳的灭菌方法是用0.1%的HgCl2处理6 min;亚麻愈伤组织适宜形成外植体的部位是下胚轴,可以形成较多疏松、绿色的愈伤组织;4 mg/L浓度的6-BA有利于子叶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的形成百分率最大,为87.5%;子叶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配方为MS+4 mg/L 6-BA+0.05 mg/L IAA;1~4 mg/L 6-BA+0.05 mg/L IAA处理亚麻下胚轴均可有效诱导其愈伤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85.
以八棱海棠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经农杆菌介导将PuNHA基因导入八棱海棠,在MS+BA 4 mg/L+NAA 0.2 mg/L+除草剂4 mg/L+羧苄青霉素500 mg/L的培养基中筛选培养,转化率8.7%。结果表明:经PCR、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分析得出,PuNHA基因已经整合到八棱海棠基因组内,并且可以转录为mRNA,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同时将转基因植株进行盐胁迫处理,耐盐能力有显著提高,由原来的耐盐量2‰提高到了3‰,其耐盐能力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86.
不同铁肥对蓝莓黄化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蓝莓植株黄化问题,通过叶喷FeSO_4、土施FeSO_4、叶喷FeSO_4+柠檬酸、叶喷螯合铁(EDTA铁钠)4种施肥方式,比较了2个蓝莓品种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变化均表现为叶喷EDTA铁钠叶喷FeSO_4+柠檬酸叶喷FeSO_4土施FeSO_4CK。即叶喷EDTA铁钠的效果最好,土施FeSO_4的效果最差。蓝丰(Bluecrop)、蓝金(Bluegold)2个品种中,所有矫治方法的矫治效果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净光合速率指标中土施FeSO_4和叶喷FeSO_4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为比较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2种促成栽培条件下的蓝莓生长特性,以天津市主要栽培的3个蓝莓品种(蓝丰、伯克利、布里吉塔)为试材,通过对蓝莓5项生长指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促成栽培条件下蓝莓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温室中伯克利的主枝长(1.83 m)、单株叶面积(3.77 m~2)最高,蓝丰的主枝粗(2.96 cm)、新稍长(34.6 cm)最高;大棚中蓝丰的主枝长(1.39 m)、主枝粗(2.47cm)最高,伯克利的新稍长(30 cm)、单株叶面积(6.56 m~2)最高;布里吉塔的叶果比在温室(2.08)和大棚(4.71)中均最高;伯克利在温室中的主枝长、主枝粗、新稍长分别是大棚的1.49,1.29和1.1倍,蓝丰在温室中的上述指标是大棚的1.02,2.2和1.4倍,布里吉塔在温室中的上述指标是大棚的1.25,1.21和1.17倍。综合比较,伯克利在温室中的生长特性优于其他2个品种,蓝丰在大棚中的生长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88.
花椰菜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花椰菜组培苗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从中筛选出理想外植体类型;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移到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诱导,从中筛选出理想的培养基配方;将诱导出的花椰菜松散型愈伤组织转接到不同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找到理想的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选用花椰菜组培苗茎段为外植体,在MS+0.5 mg·L~(-1)BA+1.0 mg·L~(-1)2,4-D+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可以获得松散型愈伤组织;在MS+1 mg·L~(-1)BA+1 mg·L~(-1)2,4-D+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通过3~4次继代培养,可以诱导出花椰菜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黑莓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与胚前体组织的生理特性差异,为体细胞胚诱导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黑莓均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研究,比较了黑莓3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与胚前体组织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球形胚前体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余3种愈伤组织间无差异;球形胚和硬块型组织脯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稀软型,松散型的最低;硬块型的丙二醛含量最高,其他3种间无差异;稀软型的SOD酶活性最高,其次是松散型和硬块型,球形胚的最低;稀软型的POD酶活性最高,其他3种间无差异。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认为,加拿大黑莓的松散型愈伤组织的生理特性最接近于球形胚前体组织,因此松散型愈伤组织更适于体细胞胚的诱导。  相似文献   
90.
不同品种蓝莓植株失绿的叶片和土壤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蓝莓失绿植株的根际土和黄化叶片为试材,分析了各根际土壤的K、P、Ca、Mg、Zn、Cu、有效铁含量和植株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有效铁含量等指标,以探究蓝莓植株黄化的原因。结果表明:4种蓝莓的各级黄化叶的叶面积(重度黄化叶下降15.5%~37.5%)、叶绿素b(重度黄化叶下降43.8%~71.0%)和有效铁含量低于健康叶(重度黄化叶下降14.7~19.7%),重度黄化叶的叶绿素a含量低于健康叶(下降72.5%~76.8%);4种蓝莓黄化植株的根际土壤有效铁含量低于健康植株(重度黄化植株的下降16.7%~22.1%),依次为健康植株>轻度黄化>中度黄化>重度黄化;重度黄化植株根际土壤的K、P含量高于或等于健康植株;除"蓝金"品种外,其它品种重度黄化植株根际土壤的Ca含量低于或等于健康植株;除"伯克利"品种外,其它品种根际土壤的Mg含量与健康植株相等;除"莱克西"品种外,其它品种根际土壤的Zn含量低于健康植株;4种蓝莓重度黄化植株根际土壤的Cu含量与健康植株相等。因此,蓝莓植株叶片黄化的原因是由于土壤中的有效铁含量较低,K、P含量过高,从而造成叶片有效铁含量过低,叶绿素含量下降,最终导致叶片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