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9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为了分离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牛源乳酸菌,探究其用于畜牧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潜力,试验采集健康关岭黄牛瘤胃液,接种于MRS肉汤培养基富集后分离乳酸菌,使用含0.3%胆盐的无菌PBS初步筛选耐胆盐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受特性、药物敏感性、抑菌特性及细胞黏附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分离得到1株菌,命名为NCO,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酸能力,培养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培养28 h的菌液pH值为4.43;对低pH值、胆盐、胃液和肠液环境具有耐受能力;该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耐药;其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该分离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量为43.5 cfu/个,具有一定黏附性。说明分离菌NCO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潜力作为优良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342.
初步分析雁荡山地区3种石斛叶多糖的结构与益生特性,为其高值利用提供依据。以雁斛1号、雁斛3号和圣兰8号铁皮石斛的叶片为原料,提取纯化获得多糖,依次命名为DOP1、DOP2和DOP3,其平均分子量分别为2.56×105、1.35×105、3.26×105,均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但其物质的量比不同。DOP1在水溶液中的组织结构最为紧密,DOP3次之,DOP2最为疏松。三者均能促进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DOP3效果最佳;DOP2和DOP3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生长,DOP1仅对单增李斯特菌有抑制作用。三者均能提高人体结肠菌群中副拟杆菌和考拉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克雷伯氏菌属、嗜胆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相对丰度,DOP3还可显著抑制摩根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增长。三者均可促进结肠菌群产生乙酸、丙酸及丁酸,其中,DOP2和DOP3效果优于DOP1。3种多糖均有一定的体外益生功能,DOP3的综合效果较好,具有作为新型益生因子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43.
【目的】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鲤源乳酸菌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方法】以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为菌株的分离来源,采用MRS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纯化,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将其命名为YY001,该分离株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乳白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4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12 h后生长达到稳定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产酸曲线显示,0~12 h pH迅速下降,培养16 h的菌液pH达3.8;在pH 3.0和0.3%胆盐的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该分离株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抑菌效果,且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34.19 mm;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每天一次连续1周灌胃108CFU分离菌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结论】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YY00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为后续制备鲤鱼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4.
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侵染玉米引起叶斑病,也能侵染小麦引起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2个玉米和1个小麦分离物,均为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 sorokiniana)。玉米分离物与小麦分离物在培养基利用、pH值、硝酸钾和硫酸铵等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且两种不同寄主分离物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均可成功侵染小麦克春10号和玉米郑单958,完成交叉侵染。比较来自不同寄主的麦根腐平脐蠕孢菌生物学特性差异,发现玉米和小麦分离物存在交叉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