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47篇
  45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81.
控制当归早抽薹一直是当归生产中的一大主要技术问题。文章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当归产区气候和环境特点,从优良种源的培育和筛选、种苗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措施四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云南当归早抽薹综合控制技术,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482.
为考察大薸对高浓度畜禽污水净化的可行性,通过室内模拟大薸处理奶牛场污水试验,明确大薸在不同类型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和生理响应,研究大薸对氮、磷和有机物等的净化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变化,揭示微生物群落与常规污染物去除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薸能够耐受的污水浓度[以化学需氧量(CODCr)计]为0~2 000 mg·L-1原水、0~750 mg·L-1厌氧池和氧化塘污水。当大薸受到高浓度污水胁迫时,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在耐受范围内,大薸对奶牛场3种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0~10 d内对污染物去除较快,10~20 d内去除率上升缓慢;大薸对原水中总氮、氨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4.7%~92.7%、90.6%~96.7%、30.0%~93.1%、67.3%~77.2%,而对厌氧池和氧化塘污水的净化效果略差。从微生物角度分析得出,奶牛场污水微生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且大薸处理组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无植物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蓝藻菌门相对丰度差异最为明显。微生物群落与水体多项指标显著相关(P<0.05),说明微生物在污染物去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大薸处理高浓度畜禽污水的可行性,为奶牛场污水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3.
484.
485.
【背景】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的主要病原真菌,侵染后导致作物品质和产量下降,同时产生多种真菌毒素,严重危害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氧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3-oxoacyl ACP reductase,OAR1)催化羧酰基载体蛋白还原成氧酰基载体蛋白,在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构建FgOAR1基因缺失突变体,研究其表型、显微结构、孢子产量、有性生殖和致病力等的变化,探究FgOAR1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对禾谷镰孢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影响,为新型抑菌作用靶点的筛选及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禾谷镰孢野生型菌株PH-1为材料,应用Split-Marker基因敲除技术,构建FgOAR1基因缺失突变体(ΔFgOAR1),Gap-repair技术获得缺失基因的回补突变体(ΔFgOAR1-C);将PH-1、ΔFgOAR1和ΔFgOAR1-C菌株分别接种到常规培养基,观察菌落表型变化并测定脂肪酸含量差异;接种到含刚果红(Congo-Red)、SDS、NaCl和H2O...  相似文献   
486.
提出了一种基于次优解群统计分析的异程管网热湿负荷分配方法,采用变步长+随机走步的寻优计算方法,获得空调季不同负荷率下热湿负荷再分配的次优解群,分析次优解群的随机行为和统计规律,以此探索复杂变量约束下的冷冻水系统负荷分配的优化控制策略及其适应性。根据计算结果,在40%、60%、80%、100%这4种负荷率下末端人数次优解重叠率最高达到24%。研究表明,次优解群随机行为与管网热湿负荷分配策略存在相关性,离冷源侧越近,末端人数次优解重叠率越高,分配策略的负荷适应性越好,其权重越大。  相似文献   
487.
以久马高速公路沿线不同坡度的12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坡度范围的土壤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等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坡度在10°~15°范围内时,土壤的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坡度范围内的土壤养分含量,在其他坡度范围内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较大。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坡度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坡度在10°~15°范围内土壤养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88.
新时期,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巩固提升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以黑土区耕地质量保护为首要任务。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黑土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关键技术,其规模化应用在政策和主体层面存在现实约束。科学认识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补偿政策优化路径,为补齐制度短板、实现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及归纳演绎法结合实地调研,全面总结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补贴标准,定性分析补贴政策面临的现实约束,理清目前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的主要障碍因素:一是补偿政策指向性不明确;二是补偿标准定价依据不科学;三是补偿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政策机制优化路径:一是强化赋权和组织化激活保护性耕作的主体性路径,从完善赋权定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两个层面建立配套政策;二是构建环境-经济属性协同定量的补偿标准评估方法,以技术产生的外部效应和主观效用作为补偿标准定价的理论依据,建立由替代市场技术、假想市场技术及计量经济学统计分析等多方法融合的评估方法体系;三是创设高质量数字化管理及差异化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