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使用CCK-8比色法研究菌草灵芝多糖肽(JCGLPP)对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Caco-2)存活率的影响;采用PCR检测JCGLPP作用不同时间后对Caco-2细胞中P-糖蛋白的编码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编码基因MRP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0.1~500μg·mL-1 JCGLPP对Caco-2细胞无毒性;10μg·mL-1 JCGLPP作用1~48 h能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对MRP2基因的表达呈先抑后扬的趋势.表明JCGLPP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对MRP2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2.
53.
54.
对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闽清、闽侯和南平等地的6份狼尾草属菌草的ITS片段和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用Clustal X 2.0和MEGA 4.1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份菌草的ITS序列长度均为585 bp,其中变异位点0-3个,信息位点2个,遗传距离为0-0.089,平均遗传距离为0.022;mat K序列长度为880-881 bp,其中变异位点(信息位点)1个,遗传距离为0-0.016,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ITS系统树结果显示6份共菌草聚成四类,其中杂交狼尾草和象草(MQ)聚类在第I类的同一分支,巨菌草和象草聚在第Ⅱ类的不同分支,表明其亲缘关系比较近;mat K序列系统树结果除了象草(MQ)外其余5份菌草均聚在了同一分支上,表明叶绿体mat K序列无法将供试的6份菌草区分开.  相似文献   
55.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30 d喂养试验对菌草杏鲍菇菌糟饲料进行饲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30 d喂养试验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小白鼠基础日粮颗粒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菌糟替代5%、15%、25%小白鼠基础日粮的颗粒饲料。试验期内观察小白鼠的采食情况、精神行为等情况,试验结束后,全部小白鼠空腹眼眶取血,进行血常规分析。致死,进行解剖,准确称量各脏器重量,计算小白鼠脏器指数。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灌胃剂量为20 g/kg,根据急性毒性试验剂量分级标准,菌草杏鲍菇菌糟属于无毒级;在30 d的试验周期内,各组小白鼠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日常行为活泼,毛色顺滑光亮,雌、雄间无差异,试验组除增重量较对照组降低外,各试验组小白鼠胸腺、甲状腺和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外观正常,病理学检查、脏器系数、血常规检测均未见异常;试验表明菌草杏鲍菇菌糟作为饲料原料应用是安全的,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6.
选取15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Ⅱ分别在饲喂的精料中添加25、50g·头^-1·d^-1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研究水提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组的结果优于I组,在试验第11-20、21-30天Ⅱ组奶牛的日产奶增量较CK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提高17.78%、17.14%,产奶量增加效果明显;全期产奶量增加13.79%,与CK的差异不显著(P〉0.05);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对两个试验组的乳成分、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可见,菌草灵芝菌糟水提物作为奶牛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7.
以杏鲍菇P008菌种为研究对象,以巨菌草、象草、五节芒、类芦、芒萁等常见菌草为培养基筛选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研究了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杏鲍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五节芒48%、芒萁20%、麸皮25%、玉米粉5%、石膏1%、石灰1%,pH 8.6,含水量60%,五节芒与芒萁比较适宜作为栽培杏鲍菇培养基的主料原料。  相似文献   
58.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在基因表达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衡量样品表达量和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研究以液体发酵7、21、35 d的牛樟芝菌丝体为样本,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牛樟芝菌丝体内ActinTPKFloxuridineCAP-Glyα-AmylasePhosphataseHA2-helicaseMAGT1等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3组样本中的表达水平,采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其分别进行稳定性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geNorm软件计算得出FloxuridineHA2-helicaseTPKCAP-Gly在牛樟芝菌丝体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NormFinder软件计算得出TPKCAP-GlyFloxuridineHA2-helicase在牛樟芝菌丝体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BestKeeper软件计算得出HA2-helicase的表达水平最好,其次是TPKMAGT1。综合分析结果认为TPKHA2-helicase比其他内参基因更稳定,更适合作为牛樟芝菌丝体研究的内参基因。可见,通过牛樟芝菌丝体转录组数据来筛选和挖掘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具有可靠性、高效性和可行性,为牛樟芝菌丝体基因表达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59.
以芦竹属(Arundo)菌草绿洲3号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不定芽、不定根诱导以及移栽试验。以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对绿洲3号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NAA,不定芽诱导率为100%。不定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不定根的诱导率为100%。在9种移栽基质中,泥炭基质中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100%。以绿洲3号愈伤组织预培养3 d,于农杆菌OD600值为0.1侵染10 min为宜,共培养基中添加300μmol·L~(-1)AS的条件下,共培养1 d的GUS表达率最高,为1.5%。  相似文献   
60.
以鲜菌草五节芒和干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比较鲜、干菌草两种培养料中,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并测定鲜、干菌草栽培所得的香菇子实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灰分和总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鲜、干菌草培养料中,香菇菌丝体的形态差异明显,子实体生长情况相似;鲜菌草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干菌草;鲜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氨基酸等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略低于干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前者的总糖含量高于后者,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鲜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