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因工程是被认为具有快速解决作物抗性问题的新方法,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植物已经成功获得并在许多国家应用生产许可。植物逆境应答研究显示了其胁迫反应的复杂性,以及在应激代谢物和应激蛋白不同胁迫的叠加功能及其在不同胁迫路径下的信号与表达水平。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胁迫而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其遗传潜力难以发挥,干旱、盐渍、病虫害不仅影响了作物的产量,而且限制了植物的广泛分布。因此,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植物研究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国内外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应用常规育种与遗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是培育耐性与高利用效率的新品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为了获得花梨木快速繁殖无菌苗,本试验以花梨木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愈伤组织形成、腋芽萌发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MS+0.5 mg/LGA3最适合种子萌发;3.0 mg/L的BA与0.5mg/L的IAA的培养基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33.
区域性试验是新品种推广的重要环节,可客观评价作物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由于香蕉品种‘南天黄’抗病性和商品性综合效益的原因,近年来在各产区开始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本试验在海南省北部的澄迈香蕉产区开展该品种大田试验研究,通过测定果实性状变化、单株产量以及几种病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362 d,从抽蕾后至采收,可溶性糖及蛋白呈增加趋势,维生素C变化反之;通过恰当增加钾肥措施,最高单株产量达24.19 kg/株(折算亩产为3.87t),枯萎病发病率仅为0.8%,与对照品种巴西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4.
利用RT-PCR方法从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 AAA group, cv. Brazilian)中克隆MaARF2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及表达分析。基因克隆结果获得该基因编码片段,命名为MaARF2,全长2655 bp,编码8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7 917.38 Da,理论等电点pI为6.64,序列富含丝氨酸、脯氨酸,亲水性氨基酸多于疏水性氨基酸并均匀分布在整个肽链中;通过Motif Search工具发现了ARF基因所特有的B3、Auxin_resp、AUX_IAA family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MaARF2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植物中ARF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qRT-PCR结果表明,MaARF2在香蕉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表达, 其中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果实表达量最低;MaARF2在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后表达量均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香蕉低温、盐和干旱胁迫响应的过程。本研究首次在香蕉中克隆了MaARF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香蕉枯萎病是目前国内和世界很多地区香蕉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通过经典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鉴定,此外还优化了快速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接种巴西香蕉和粉蕉进行致病性检测以及分离菌rDNA—ITS测序结果,明确鉴定出供试的香蕉分离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粉蕉分离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为了对1号、4号生理小种有更多的了解,本文还对1号、4号小种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影响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pH5时最适合1号、4号生理小种的菌丝生长,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9-28℃之间,温度达到37℃时菌丝不能生长,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这些方法和数据可以有利于田间香蕉枯萎病病害的检测和最终确定,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可以为耕作技术的改进和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