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振动做青对闽南乌龙茶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气流输送方式的环境条件、不同气流输送方式和不同摊叶厚度对青叶叶温、水分和细胞破损率的影响,优化了气流输送方式和摊叶厚度参数,并与传统做青和空调做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青、晾青均输送0.64 m·s~(-1)微风气流,摊叶厚度为50 mm时,振动做青叶层空气的温度22.07℃、相对湿度66.61%、CO_2含量362.50μL·L~(-1),做青叶的叶温20.44℃,能为闽南乌龙茶振动做青提供适宜的叶层环境条件;振动做青叶的失水量和失水速率显著高于传统做青,细胞破损率及其均匀性显著高于空调做青.  相似文献   
12.
茶尘特性与除尘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茶叶加工中茶尘特性、危害及除尘措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阐述了茶尘产生的主要来源、特性和危害;分析当前除尘措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结论]加强人员和生产管理,并合理改进与应用除尘设备,能够有效提高茶尘控制效果,保障茶叶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农业物料力学特性的乌龙茶 造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颗粒型乌龙茶造型规律以及造型与茶叶物料力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从农业物料力学特性的角度,阐述了力学特性在农业物料如粮食作物、果蔬产品及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乌龙茶造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颗粒型乌龙茶造型技术的创新方向。[结论]新一代乌龙茶造型设备应考虑包揉过程的力学特性及包揉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茶叶干燥品质,节约能耗,将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应用于乌龙茶干燥,开展低温真空干燥的不同气流循环方式对铁观音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外循环(A2)处理的毛茶水浸出物(37.11%)、茶多酚(25.22%)、氨基酸(1.83%)、黄酮类(6.05 mg·g-1)高于内循环(A1)和对照组(CK);三泡茶汤间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浸出率波动幅度均最小,浸出较为均匀;干茶色泽砂绿润,茶汤色泽偏浅黄绿;毛茶感官品质得分:A2(89.27±0.21)A1(86.27±0.26)CK(85.31±0.18)。综上,低温真空干燥气流外循环(A2)方式对于铁观音品质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类萌发素蛋白(germin-like proteins,GLPs)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糖蛋白,属于cupin超家族,在植物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对GLP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特征与表达分析,为揭示茶树抗病虫等生物胁迫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前期从茶橙樱螨刺吸转录组中筛选出2个差异表达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CsGLP1和CsGLP2,对其进行理化特性、蛋白质修饰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构和启动子序列、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进化树、蛋白质高级结构以及不同组织和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CsGLP1的开放阅读框为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68 kD,等电点为5.195;CsGLP2的开放阅读框为606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05 kD,等电点为8.316。另外,CsGLP1和CsGLP2在氨基酸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异,预测分析表明它们均可能发生磷酸化、糖基化等修饰。CsGLP1和CsGLP2都具有信号肽输出位点,为分泌蛋白。在BoxA(QDFCVAD)、BoxB(G--P-H-HPRATEXXX--G)和BoxC(GXXH...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适应茶产业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茶学专业人才,本文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产业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需求,提出基于新技术成果的茶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模式,并初步实施。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拓展茶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出实践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使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白茶色选拣剔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以寿眉白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3个工艺参数对白茶色选台时产量、选别率和带出比等拣剔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茶色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上料速度、灵敏度、病斑大小这3个因素对色选拣剔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为灵敏度>病斑大小>上料速度;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上料速度95%、灵敏度59.35%、病斑大小30%。与原生产工艺参数相比,优化组选别率能够提高5.02个百分点,带出比降低0.4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现代化白茶装备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白茶色选应用达到最佳效果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