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9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两年一度的法国国际农牧业展览会(SIMA展)2001年2月18日~22日在法国巴黎维勒班展览中心举办。按照展览会组委会安排,2月19日在展览中心6号馆会议厅举办了盛大的“中国日”活动。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率农业代表团出席了这次活动并发表演讲。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及山东、黑龙江、湖北、安徽、陕西杨陵高新技术开发区、青岛市等单位分别组团参加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玉米机收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快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对于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年种植面积3600多万亩。在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情况下,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凸显,已成为全省农机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另外,加快山东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对全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影响。山东所处的地域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突破,对北方其它玉米产区也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约占全国的10%。在全国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以后,推进和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成为山东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山东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即将进入“十二五”,山东农机化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向全面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迈进的农机化发展的新时期,面临农机化发展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掌握农机化发展的主动权,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提高全省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山东省农机化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我省按照农业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统一部署,在开展"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农机安全示范活动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取  相似文献   
17.
建国60年来,是山东农机化坚持探索、蓬勃发展的60年,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的60年,也是实践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的60年。60年的农机化发展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18.
蚌鱼混养生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州地区自1966年开展河蚌育珠生产以来,较长期地实行以养鱼为主、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态结构模式。80年代以来,一方面从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珍珠快速育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不少珠农采用了新的以养蚌育珠为主、养鱼为辅的蚌鱼混养生态结构模式。本文对混养模式的这种改变作一分析探讨。1 蚌与鱼的生产周期 以养鱼为主、养蚌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  相似文献   
19.
新事物不断涌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新事物带来的社会效果可能有利有弊,这是辩证法。趋利除弊,扬长避短,是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窗户打开了,苍蝇、蚊子都可能进来",但是我们国家没有停止改革开放,而是科学应对,除弊兴利,与时俱进,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兴国强国的发展道路。同样在农业领域,也有正确对待新技术推广带来的利与弊的问题。一次新技术的推广实际上是一次农业技术的革命,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农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看到,一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在不同地方推广,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成色和效果。诚然,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机械化水平的差距甚至农机化推广体系是否健全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新技术的推广成效。但是,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采取什么方法推广农机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