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7个甘蔗基因型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生产因素的表现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生长的前期,光合生产表现为叶面积主导型,即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作物生长率与净同化率均呈增长的趋势。进入伸长盛期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对干物质生产的负效应,净同化率成为这—时期光合生产的主导因子。甘蔗群体对叶面积指数的负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伸长盛期作为光合生产的关键时期,是研究甘蔗光合特性的理想阶段。  相似文献   
22.
甘蔗光合性状的遗传分析和高光效亲本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物光合作用遗传研究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 ,在水稻、玉米、烟草、大豆等作物上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 ,由于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对甘蔗 F1 代庞大的变异群体在田间快速正确地进行活体测定成为可能。本试验利用 CI-30 1 PS便携式 CO2 气体分析系统活体测量净光合速率 ( Pn)等光合参数 ,探讨甘蔗不同杂交组合的光合遗传特性 ,以评价亲本和指导组合选配 ,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计以 YN73-2 0 4、CP67-4 1 2和 CP72 -1 2 1 0为母本 ( P1 ) ,Ya71…  相似文献   
23.
水分胁迫对甘蔗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植物体内叶绿素荧光是探测和分析植物光合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研究 PS 及其光合电子传递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与逆境胁迫关系的理想探针〔1,2 ,4〕。人们利用荧光分析方法研究了低温、高温、水分及盐分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5〕,并在多种作物上尝试利用 ,然而在甘蔗上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蔗叶叶绿素 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为甘蔗抗旱育种提供可供借鉴的技术和方法。1 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为福农 81 -74 5(F.A.81 -74 5)、粤糖 86-3 68(Y.T.86-3 68)、桂糖 89-5(G.T.89-5)、闽糖 88-…  相似文献   
24.
新品种介绍     
  相似文献   
25.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 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26.
27.
分析了 12个甘蔗基因型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等 7种酶活性变化对蔗糖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叶片中酸性磷酸酶以及中性转化酶活性与甘蔗蔗糖分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 ,淀粉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则与此相反 .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蔗糖分高低与前期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关系密切 ,而成熟期除了酸性磷酸酶起主要作用外 ,转化酶是影响甘蔗蔗糖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28.
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PR、CP、H、Q、CO、M、B、台湾、日本和菲律宾10个系列163个甘蔗品种(系)的新植和宿根萌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系列之间的甘蔗萌芽特性无显著差异,同一系列不同品种之间的萌芽特性有显著差异;同时也表明:台湾系列的F170、F160、F146、ROC8号、ROC7号、PR系列的PR62-195、PR77—3042、PR77-3O06、PR1059,Q系列的Q69、Q86、Q49、Q68、Q87品种(系)在新植和宿根的萌芽习性上表现突出,可供作为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9.
中国大陆甘蔗育种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海南三亚举行由轻工部甘科所主办的“中国大陆甘蔗育种40周年(甘蔗品种改良─一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16~1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我国大陆产蔗省区的36名甘蔗育种专家和台湾糖业研究所的2名甘蔗育...  相似文献   
30.
甘蔗15个家系有性和无性世代6个主要经济性状变异模式的分析表明,有性世代除丛有效茎数外,其他性状的群体均值低于无性世代,而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多超过无性世代.显示出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甘蔗早期世代性状表达的效应.世代间性状表现的重演能力,以株高和锤度最强,茎径、丛有效茎数和丛重稍弱,锤重最弱.根据2个世代性状的变异模式和重演能力,CP72-1210×崖84-153和新台糖1号×崖71-374被认为是理想的高糖组合;崖79-222×崖84-153和粤农73-204×科5是理想的高产组合.针对这些组合的性状遗传变异特点,采用相适应的选择策略,有可能筛选出符合甘蔗育咱目标的高产高糖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