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建阳市黄坑镇毛竹笋用林、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等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材用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油桐混交林.而毛竹笋用林的土壤容重最大.5种经营方式下毛竹林的总孔隙度的范围在50.80V%~69.75V%.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平均值呈现出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油茶混交林>毛竹材用林>毛竹笋用林>毛竹油桐混交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月)和衰老凋落期(10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N、P、K、Ca、Mg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N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部K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14.935(±3.191)%。除了Mg在冠层下部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K再吸收率与衰老前后叶片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再吸收率与成熟叶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再吸收率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生...  相似文献   
13.
千年桐种源叶片内源激素比较及其与碳氮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1个不同种源千年桐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4种内源激素———赤酶素(GA)、玉米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11个种源千年桐叶片的GA、IAA、ZR、ABA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变异系数的离散程度看,4种内源激素的差异程度为GA>ZR>IAA>ABA。IAA与ABA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GA与IAA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关关系(P<0.1)。各种源内源激素平衡性具有一定差异,体现了不同种源适应能力的不同。在叶片C、N含量的相关性中,GA/ABA和GA与叶N含量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科院校双语教学功能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必要性、当前农科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农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功能等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实现双语教学功能的有效方法,探索实践双语教学的新路,为学生创造学科英语知识的环境并能用英语进行学科方面的交流和全英语学科思维提供教学保障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千年桐生态林近自然经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近自然经营对千年桐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近自然经营和常规经营的千年桐生态林中分别选取3块样地,于每块样地中取土样测定其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的千年桐林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高于常规经营的千年桐林,其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千年桐近自然经营可提高林地土壤质量,有效解决人工林经营产生的土壤问题,可在近自然林业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同一基因型的‘惠安1号’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两种木麻黄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化感物质A)和槲皮黄素-3-β-葡萄糖苷(化感物质B)0(CK)、12.5、25、50、100、200、400 mg/L浓度模拟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根系活力及内源激素含量0~15 d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化感物质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木麻黄根系活力除12.5 mg/L化感物质A胁迫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外,其余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木麻黄幼苗根系中赤霉素(GAS)、生长素(IAA)含量均显著下降,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上升;相同处理时期和胁迫浓度下化感物质A胁迫处理木麻黄幼苗根系的GAS、IAA含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于化感物质B胁迫处理,ABA含量升高幅度高于化感物质B胁迫处理。木麻黄幼苗对化感物质A的胁迫具有更好的抗性,能够忍受轻度(12.5 mg/L)和短期胁迫(5 d),而化感物质B对木麻黄幼苗的根系功能有较大损伤。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公藤为材料,研究了雷公藤用不同外植体与不同消毒方法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无病害的绿色嫩叶;最佳消毒方式为70%的酒精浸泡30 s、10%的NaC1O中消毒15min.该方法污染率最低、苗存活率最高,分别为21.08%、65.66%.  相似文献   
19.
5株内生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内生真菌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的促生作用,采用淋冠施菌和浇根施菌2种方式接种5株内生真菌a J4、NG6、CG2、AY13和CG9于杉木幼苗内,分析并比较其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的施菌方式下,CG2菌株对杉木幼苗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冠比和总干重影响最大,促生效果显著。a J4菌株和NG6菌株均能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实际光合效率较高;采用淋冠施菌方式,CG2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NG6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采用浇根施菌方式,a J4菌株处理的植株光能利用潜力较大,CG2菌株处理的植株PSII电子传递速率较高;AY13菌株处理提高PSII反应中心活性的效果表现为浇根施菌方式优于淋冠施菌方式;CG9菌株在2种施菌方式下光合特性均不理想,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内生真菌都能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5株内生真菌感染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施菌方式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铝(Al)胁迫下不同内生真菌的生长情况及其对Al3+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筛选抗铝性较强的优良菌株。选取分离自南方酸性红壤区耐铝树种千年桐的5种不同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拟盘多毛孢属、链格孢属、盾壳霉属、青霉属和嗜热真菌属)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Al3+浓度(0、0.555、0.746、1.111、1.852 mmol·L-1),研究内生真菌的生长情况及其对Al3+的吸收、吸附特征,并分析5种内生真菌的阳离子交换量和吸收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5种内生真菌菌株的生物量总体随着Al3+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Al3+浓度低于1.111 mmol·L-1时,5种内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铝性,当Al3+浓度为1.852 mmol·L-1时,5种菌株对Al3+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P<0.05);各菌株对Al3+的吸收和吸附均随着Al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