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1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镇稻 7号 (原名 :镇稻 5 171)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好 ,产量构成因子协调 ,产量水平 6 0 0kg/ 6 6 7m2 以上。高抗白叶枯病 ,多项米质指标达国标一级。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适期播种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优化群体结构 ;科学肥水管理 ,提高群体质量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2.
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长江下游地区家庭农场稻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用江苏省淮南麦区6个主栽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9号、宁麦14和镇麦168和4个主栽水稻品种镇稻14号、淮稻5号、镇稻16号、镇稻18号为材料,设置11月1日、11月15日和11月29日3个小麦播期处理,探讨了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期为11月1日和11月15日时,稻麦周年产量较高,其中在11月15日播种时镇稻18、扬麦18周年粮食产量最高,达到1 5048kg·hm-2。小麦在11月15日和11月29日播种时稻麦周年经济效益明显高于11月1日播种,每公顷可增收1 000多元,其中在11月29日播种时镇稻18、镇麦9号周年经济收益最高,达到30 897.04元·hm-2。  相似文献   
33.
对6个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进行6水平的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下,两系组合植株 矮,每穗总粒数多,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2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变化,总体上两系组合产量高、耐肥、产量潜力大,要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须投入更多的氮素;三系组合更适合在中、低肥力水平田块种植,适当增施氮素均有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34.
热害对63个籼型恢复系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3个籼型恢复系进行高温处理,各恢复系的结实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大于60%,且结实率降幅小于32.0个百分点的恢复系有11个,占供试恢复系总数的17.46%。研究还表明,热害对恢复系结实率的影响与恢复系的亲缘有关。  相似文献   
35.
镇恢42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恢129作母本,镇恢084作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含有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籼型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高抗白叶枯病,株型好,穗型大,配合力强,于2007年9月获国家品种保护,所配组合Ⅱ优42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3月获国家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36.
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探讨籼型三系恢复系的选育技术和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目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克隆为研究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等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常规粳稻镇糯19杂交后代中分离出一个低温移栽后叶色转成白条纹的自然变异突变体,命名为wltt (white stripe leaf after transplanting at low temperature)。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wltt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在苗期、移栽后15 d和同时期直播条件下测定新生叶片的色素含量并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将wltt和野生型正反交进行遗传分析;用wltt与籼稻9311杂交产生的F_2作为定位群体进行基因定位;采用RT-qPCR分析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wltt中的表达水平。【结果】wltt突变体在苗期表现正常绿色,移栽15 d后心叶出现白条纹叶表型,至分蘖末期心叶叶色恢复;而不经移栽,突变体不会出现白条纹叶。人工模拟实验表明该表型是由低温条件下根损伤引起的。与野生型相比,wltt突变体移栽后的新生叶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同时株高变矮,穗长、剑叶长和每穗粒数均显著降低。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显示,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仅少数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其余大部分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中部分光合系统相关基因和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的14个基因表达也下调。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wltt突变体/9311的F_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853kb区间内。目前,该区间内没有叶色相关基因的报道。【结论】WLTT是低温条件下移栽调控叶片转色的关键基因,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叶色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解析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从早熟晚粳稻品系鉴定出的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ygl14(t)为试验材料,利用ygl14(t)/9311的F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候选基因预测、cDNA测序以及Real-time PCR。结果表明,ygl14(t)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黄绿叶;与野生型相比,ygl14(t)的色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结构较松散、片层数目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抽穗显著延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表明,ygl14(t)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于第11条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D-6和W1之间,两者相距40.8 kb,有6个候选基因。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体信号识别颗粒cpSRP54基因Os11g0153600的第1个内含子与第2个外显子交界处的第2个碱基A变为T。cDNA测序证实,该基因第1个内含子未发生剪切,突变体ygl14(t)的编码区序列比野生型多了119 bp,造成第47位氨基酸开始错译。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rpoC2表达下调,HEME表达无变化外,其他基因全部表达上调。综上所述,YGL14(t)影响叶绿体发育,可能反馈调控色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的结果,这为进一步开展高光效的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籼型优质不育系镇籼1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籼1A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D型优质、高配合力籼稻不育系,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6),配组育成的镇籼优184于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5).介绍了镇籼1A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0.
镇稻13号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介绍了镇稻13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