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为阐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发育的分子机理,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包含2 000个转化子的大丽轮枝菌菌核型菌株V08DF1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在查氏、查氏-根或PDA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各转化子的菌落形态。从中筛选出130个菌落特征与野生型菌株V08DF1有明显差异的突变体菌株,其中14个突变体菌株为微菌核发育受阻。对这14个微菌核发育异常的突变体菌株进行T-DNA插入的PCR验证,均能扩增到潮霉素抗性基因,Southern杂交显示其中7个为单拷贝插入,5个为双拷贝插入,2个为三拷贝插入,表明T-DNA已经成功整合到这些突变株的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312.
比较分析2009-2013年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枯、黄萎病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水平较高,但抗枯萎病品种比例起伏不稳。2010和2013年的枯萎病抗性水平最高,达到抗及高抗枯萎病水平的品种(系)比例占当年参加鉴定样次的50%以上。参试品种的抗黄萎病性水平较低,但近5年来参试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逐年稳步提高,耐黄萎病的品种(系)比例逐年上升。常规品种与杂交种抗病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13.
以春季茶树‘碧香早’的1芽2叶茶鲜叶为原料,选同一批次鲜叶采用蒸汽固样法将其制成固定样及加工成6类茶叶,并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性能,以期为茶叶新产品开发及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固定样及6类茶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亚硝基、·OH及O2-·的能力均随茶汤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固定样、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白茶以及红茶对DPPH·的IC_(50)依次为0.017、0.019、0.019、0.020、0.021、0.022、0.038 mg(干茶浸出物)/mL,绿茶、固定样、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和红茶对·OH的IC_(50)依次为1.438、1.695、2.988、4.163、4.606、4.881、6.847 mg(干茶浸出物)/mL,固定样、乌龙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和红茶对亚硝基的IC_(50)依次为1.285、1.401、1.514、1.525、1.847、2.146、5.163 mg(干茶浸出物)/mL。说明由相同原料加工而成的6类茶在浸泡相同质量干茶的条件下,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在体外抗氧化性能上存在差异,固定样及6类茶的抗氧化能力大小在总体上呈现不发酵茶(绿茶)半发酵茶(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的趋势,其中以清除DPP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14.
内江种植柑橘历史悠久,产业面积大,大豆亦是内江传统农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柑橘果园套种大豆可改善土壤环境、抑制杂草生长、改善橘园小气候、减轻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品质、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全市大豆扩面增产,具有诸多现实意义。文章从园地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土地整理、种子播种、田间管理、成熟收获六大环节论述了柑橘园套种大豆的高效栽培技术。为提高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出了选育推广高产高抗大豆良种、建立建全套种栽培技术体系、组织培养专业推广技术人才、研发配套适宜操作的机械、宣传提升果农套种栽培意识、多渠道保障套种大豆回收利用等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315.
探究夏黑葡萄、阳光玫瑰葡萄在摘心处理后对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生理响应,为夏黑葡萄和阳光玫瑰葡萄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年生夏黑葡萄、阳光玫瑰葡萄单株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顶芽摘心的技术进行改善植株光合效率的试验,测定摘心20-21天后标记叶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摘心后,两种葡萄品种Pn均显著增加,分别比不摘心增加16.8%、 35.7%; Gs分别比不摘心增加31.7%、14.2%;Ci分别比不摘心提高8.6%、5.3%;Tr分别比不摘心提高12.6%、39.8%;摘心后VPD分别比不摘心降低26.3%、23.6%,摘心有助于降低葡萄叶片的VPD。摘心后,两种葡萄叶片的F0降低,F0/Fm显著低于不摘心处理4.34%、3.66%,而Fv/Fm分别显著高于不摘心处理0.93%、0.87%。光合参数Ci、Gs、VPD、A、E、WUE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0、Fm、F0/ Fm、Fv/Fm相互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光合参数中只有VPD、A、E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摘心后,夏黑葡萄、阳关玫瑰葡萄的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摘心后Pn、Gs、Ci、Tr、WUE均有所增加,而VPD有所降低,F0、F0/Fm降低,Fv/Fm提高。摘心对Fm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16.
2019-2020年连续2年对引进的无核鲜食葡萄品种“火洲黑玉”、“火洲红玉”、“火洲紫玉”开展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均表现为生长势强,果肉硬脆等特点,“火洲黑玉”早熟,但极易裂果,不建议在南宁等地区推广种植,“火洲红玉”、“火洲紫玉”中熟,可在南宁及周边地区适当推广种植,适宜进行避雨大棚设施内栽培。  相似文献   
317.
为了探讨摘心处理与矮壮素(CCC)处理后夏黑枝条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枝条生长的关系,以‘夏黑’葡萄为试材,萌芽15天后花序上留两片叶进行摘心处理;矮壮素(CCC)处理为萌芽25天后喷施第一次,间隔8天喷施第二次,两次的浓度为0.5g/L;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定期采样分析枝条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同时测量枝条粗度与节间长度。结果表明:摘心处理和矮壮素(CCC)处理能在夏黑葡萄枝条生长发育前期促进枝条内ABA和ZRs的增加,尤其促进ZRs的大量积累,同时促进枝条粗度的增加并减缓枝条节间伸长。 生产上可以通过摘心处理及喷施矮壮素控制‘夏黑’葡萄的营养生长,从而促进其花芽孕育。  相似文献   
318.
为了丰富广西葡萄栽培品种及调节产业结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引进了早熟葡萄品种春光、宝光,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在广西南宁的栽培性状、分析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春光、宝光葡萄品种在广西南宁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为早熟品种,适合开展一年两收栽培,可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19.
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工作是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重要措施,但在实施阶段尚存不足,科研人员的相关认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提炼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审查依据,进一步阐述福利与伦理的内涵及关系,旨在寻求加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工作的措施,为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20.
【目的】研究干湿交替、冻融循环、柠檬酸老化棉花秸秆生物炭特性,分析老化棉秆炭对风沙土氨挥发的影响,为干旱区棉花秸秆生物炭利用及其对土壤改良的长期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秸秆生物炭为试材,设置干湿交替、冻融循环、柠檬酸3种老化试验,分析老化前后棉秆炭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pH值、电导率等理化性质;设置室内静态土壤培养试验,研究老化棉秆炭对土壤氨挥发速率以及氨挥发累积量的影响。【结果】(1)与新鲜棉秆炭相比,老化棉秆炭的pH值、电导率、全磷、全钾含量均降低,且柠檬酸老化棉秆炭比干湿交替、冻融循环老化棉秆炭下降程度大;柠檬酸老化棉秆炭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介孔体积显著增加1.88倍、1.37倍和1.36倍,平均孔径减小0.19倍(P>0.05),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老化棉秆炭比表面积显著减小,但平均孔径显著增大;(2)与新鲜棉秆炭处理相比,添加各老化棉秆炭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减少了7.4%~34.7%。【结论】冻融循环、干湿交替、柠檬酸3种老化方式改变棉秆炭特性,抑制风沙土中氨的挥发,有利于土壤氮素的固定,柠檬酸老化棉秆炭对土壤氨挥发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