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5篇
  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地面气象观测如何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先解析了气象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关系,介绍了仙游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气象需求,并就开展现代高效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方法,从加大农业气象服务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农业气象科研体系、打造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队伍、建设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拓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繁殖体的热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18种植物繁殖体(花或果)的热值和灰分含量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8种植物繁殖体的灰分含量为21.8~77.4g/kg,平均为46.7g/kg;植物繁殖体具有较高的干物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除壳斗科青冈果的干物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较低外),其余植物繁殖体的干物质量热值为20153.8±50.9~28533.3±37.2J/g,去灰分热值为20900.7~29552.9J/g,植物繁殖体具有较高的热值含量是其功能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惠安县不同林龄短枝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小枝单宁含量及氮磷再吸收率的研究,探讨了短枝木麻黄林分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保存策略。结果表明,幼龄林(5年生)成熟小枝中的总酚(TP)、可溶性缩合单宁(ECT)总缩合单宁(TCT)含量及蛋白质结合能力(PPC)显著高于成熟林(21年生)和衰老林(38年生)。随着林分发育,成熟小枝中N含量显著升高,而P含量呈降低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成熟小枝中N:P比均大于20,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磷再吸收率(PRE)显著高于氮再吸收率(NRE),均以成熟林分最高。这表明短枝木麻黄小枝单宁含量与养分再吸收受林龄影响,其养分保存机制会随着林分生长发育的变化而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4.
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细根的生产、分解及周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用根钻法和分解袋法对18年生木麻黄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解及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年生木麻黄活细根生物量平均为6.693 t · hm-2,死细根平均为2.292 t · hm-2,细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年变化均为双峰型,活细根生物量峰值出现在1月和7月,死细根出现在3月和7月.用试验期间不同时间数据拟合得到木麻黄细根分解回归方程:x/x0=1.06e-0.0014t.应用模拟方程计算出木麻黄分解1年的干重损失率理论值(35.96%)与实测值(38.19%)较为接近.木麻黄细根半分解时间为537 d,95%分解时间为2 181 d.结合木麻黄人工林在不同季节的细根生物现存量,18年林龄木麻黄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1.825 t · hm-2,年生长量为3.173 t · hm-2,年周转0.474次.  相似文献   
15.
绿竹种群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研究了闽南绿竹种群的生物量及其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纱竹种群的现存生物量为15608.765f/m62,其中地上部分为13449.722g/m^2,占86.17%;地下部分为2159.043g/m^2,占13.83%。其各组分分别为:秆9151.902g/m^2,枝2816.800g/m62,叶1481.020g/m62,竹蔸1199.543g/m^2,细根959.500g/m^2;2;  相似文献   
16.
深圳福田白骨壤红树林生物量和能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6年生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生长量及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为1658388g/m2,其中地上部占6678%,地下部占3322%。年增长量(1993)为11498g/m2。植物体各组分热值含量变化范围在161~1822KJ/g,其中以树干材热值含量居最高,而中根最低;群落能量现存量为291839KJ/m2,其中地上部占6851%,地下部占3149%;群落年增长能量存留量(1993)为20213KJ/m2。  相似文献   
17.
18.
白骨壤种群遗传变异及分化的生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骨壤(Auicennia marina)为红树植物。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5个白骨壤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了白骨壤种群的样地气候和土壤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与白骨壤种群的Aat-1A,Aat-1D,Me-1B,Me-1C4个等位基因相关性显著,说明环境因子对这4个等位基因具有选择压力,他们的变化与环境变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榕树叶片分解过程物质与能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榕树叶片分解过程中物质与能量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叶片分解过程中干物质量呈下降趋势 ,半分解期的理论值为 10 1d ,且与实测值十分接近。叶片分解过程中C含量前 5个月变化较小 ,随后呈下降趋势 ;N含量升高 ,C/N值下降。分解初期单宁含量迅速下降 ,而分解后期其含量相对稳定 ;随榕树叶片分解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而粗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 ;分解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单宁含量均遵循指数方程变化 (P <0 .0 1)。榕树落叶分解的前 2个月其干物质量热值略下降 ,之后 2个月其干物质量热值开始上升 ,特别是在分解的第 4个月其干物质量热值迅速上升并达最大值 ,之后干物质量热值开始迅速下降。分解的第 1个月去灰分热值略下降 ,第 2个月开始上升 ,至第 4个月达 (半分解期 )最高值 ,之后去灰分热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自然条件优越,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由于太姥山、鹫峰山、戴云山和博平岭山系东北向西南所构成的天然屏障,使福建省分隔为东南沿海和西北2个截然不同的气候型,分别生长着不同的竹类,间东南沿海为南亚热带丛生竹林区,闽西北为中亚热带混生竹林区,竹类资源丰富,有15属120种以上,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观赏竹类,观赏竹类资源按观赏部位的主要形态特征归为观秆形、秆色类;观叶形、叶色、绿篱竹类;观笋、观箨竹类三大类。并简述了观赏竹种类、分布、观赏特性以及园林配置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