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2%阿维菌素乳油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阿维菌素乳油按木材体积为400和600mL/m3(60~90mL/株)的剂量,注入树干防治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masssoniana上的松材线虫Bursap helenchus xylophilus,持效期可达两年,第一年的防治效果为100%,第二年为88%。通过取样检查线虫在树体内的分布证实,松线光可扩散到树的顶部。大剂量用药(210mL/株)对黑松生长无影响,药剂注入树体内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62.
淡紫拟青霉的培养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63.
松材线虫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随机引物S344、S356和S360比较分析了PCR热循环复性温度、Mg2+浓度和模板浓度对松材线虫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松材线虫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进行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筛选。结果表明:37℃的复性温度、3.0 mmol.L-1Mg2+、10μL反应体系中松材线虫基因组DNA模板1~25 ng是研究松材线虫RAPD特征的最佳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通过对100个随机引物的分析,获得了3条松材线虫区别于拟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64.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行政管理领域掀起讨论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高潮。在学术上,呈现百家峥嵘的面貌,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果;在实践上,更是如火如荼,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探索的时期,我们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即出现服务型政府的异化。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中国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模式,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温度对燕麦孢囊幼虫二龄幼虫孵化及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6.
两广地区香蕉根际寄生线虫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和鉴定了两广(广东、广西)地区香蕉根际寄生线虫的种类。从两广地区香蕉根际的62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1属13种具口针的线虫:发生最普遍的线虫为根结属(Meloidogyne Goeldi),两省区香蕉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RKN)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Kofoid et White)Chitwood]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Treub)Chitwood]的混合群体:其它分布较广的种包括肾形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et Oilveir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Sher]、南方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australis Xie et Feng)和燕麦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等:厚皮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pachydermus Seinhorst)、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Raski)Luc et Raski]、松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 Mamiya)、裸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xbnus Allen)、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 Brzeski)、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nanus Siddiqi)和蘑菇拟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nimucronatus Bessarabova)等为零星发生的种类。其中,拟毛刺属(Paratrichodorus Siddiqi)线虫首次在国内香蕉上报道。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穿孔线虫(Radopholus spp.)和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  相似文献   
67.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江苏全省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分析其暴发原因: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高;耕作栽培制度有利于发病;水稻品种不抗病等。通过调查试验明确了:利用锐劲特等药剂进行稻种处理;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选用抗耐病品种等措施的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8.
3种茎线虫rDNA区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茎线虫属群体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发现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不同群体间存在基因分化现象。来自山东的2个群体Dell和Dely的酶切图谱与来自其他地区的线虫群体相比明显不同。对甘薯茎线虫的近似种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以及食菌茎线虫(D.myceliophagus)的分析结果显示,通过ITS-RFLP技术建立的酶切图谱可以很好地将3种茎线虫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9.
水稻小穗头上的线虫形态特征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水稻生产上较大面积发现的“小穗头”现象,即稻穗长度缩短,籽粒明显减少, 米粒小且米色黑褐,部分籽粒为秕粒,剑叶形态正常,无干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从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小穗头”谷粒中分离到一种滑刃属线虫,百粒线虫数达2014条,单个谷粒带虫量最多可达74条,病穗中谷粒带虫率为92%。经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观察表明,虫体侧区具4条侧线,尾尖突为星状,具3~4刺突;雌虫后阴子宫囊短于肛阴距1/2,内无精子,卵母细胞多行排列,为2~4排;雄虫交合刺有一中等发育的缘突。虫体测量数据与Fortuner(1970)所测水稻干尖线虫的原始数据基本相符。因此,将该线虫鉴定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 1942贝西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70.
水稻"小穗头"成因及其控制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江苏主要的粮食作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0%左右,生产的稻谷占粮食总产的55%以上,占口粮消费的80%左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江苏等地水稻生产上先后出现“小穗头”现象,发生的面积大、区域广,牵涉的品种类型和数量众多,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产生的不良影响巨大,在江苏乃至中国水稻生产史上十分罕见。水稻“小穗头”造成的危害除了给科研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