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的产量、效益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稻田种植结构也发生变化 ,种植制度由以往的“麦 (油 ) -稻 -稻”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渐转变成以“经济作物 -水稻”为主的格局 ,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hm2左右扩大到73.4万hm2以上。为了实现单季晚稻稻田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 ,我们于2003年春季开展优质糯玉米引种试验。参试的品种有 :苏玉糯1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苏玉糯2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丽人都市 (甘肃农科院选育 )。试验设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种植面积60m2。一、产量性状本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2.
超级杂交稻穗分化期叶片比叶重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中优6号作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叶片比叶重和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重和光合速率不同密度之间有明显差异,相同品种叶片的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水稻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茬移栽稻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稻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茬晚稻以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最高,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次之,分别比传统翻耕移栽增产121%~20.5%和7.5%~7.7%。主要表现在白根比例高,根系伤流量大,分蘖早生快发,干物质量高。玉米茬晚稻免耕畦作玉米秸秆覆盖处理各主要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高,氮素的积累和吸收量大。免耕玉米秸秆不覆盖处理开花前生长较旺,但后期存在早衰现象。  相似文献   
44.
通过农丰乐拌种和苗期喷施试验,研究了农丰乐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农丰乐能较好促进秧苗期分蘖发生,增加多蘖秧苗的比例;农丰乐能促进叶片生长,提高秧苗叶面积,提高秧苗的光合作用能力;农丰乐还能增加根系数量和根重,提高重高比,达到壮苗的效果;播种前用农丰乐300倍液拌种或秧苗期喷施农乐丰1000倍液2次均能较好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达到培育壮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浙江中西部稻区秋旱发生时,晚稻旱栽旱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991-1992年在龙游县塔石镇钱家村我们对5个晚稻组合(品种)移栽至分蘖期旱栽旱管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旱栽旱管的晚稻虽群体生长缓慢,抽穗推迟,并影响后期穗部性状及全生育期,但仍是一项遇旱灾时的有效补救措施,选用杂交稻比常规粳糯稻好。此外,本文对晚稻旱栽旱管的稳产栽培技术也作了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超级稻高产群体与产量形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高产群体的构建就是根据品种生育特性 ,运用综合农艺措施培育健壮水稻茎蘖 ,构建高质量群体结构 ,使蘖、穗、粒等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 ,创造出超高产的产量水平。超级稻要实现12t/hm2的产量 ,必须有理想的穗、粒结构 ,如协优9308组合要求每hm2移栽19~20万丛多蘖壮秧 ,每丛平均5个左右茎蘖 ,落田苗100万左右 ,通过肥水管理有效实现早发促蘖 ,12叶期前最高苗数达300万/hm2,适时搁田 ,有效穗达225万/hm2,成穗率85% ,早管强蘖大穗 ,每穗总粒数200粒 ,结实率90% ,千粒重27.5g。这种超高…  相似文献   
47.
 用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Ⅱ优7954和国稻1号作为研究材料,比较SRI水稻穗分化期不同移栽密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SRI水稻稀植后能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随着移栽密度从1.95×105丛/hm2下降到0.75×105丛/hm2,群体透光率增加,各叶位(第9叶至第13叶)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蒸腾速率降低,抽穗整齐度下降,第9叶和第10叶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提高的幅度较大。在试验条件下,水稻强化栽培的产量在移栽密度为165×105丛/hm2 时最高。  相似文献   
48.
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籽粒形态及其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以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为材料, 在幼穗分化开始至分化后30 d分别设置不同的控水处理, 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 研究了稻穗及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的形态性状, 并分析各性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籽粒面积、长度及千粒重对水分反应较明显, 水分亏缺对籽粒面积和粒重的影响引起比粒重(单位籽粒面积的重量)变化, 长宽比对水分也有一定反应, 宽度对水分的响应因品种而异。籽粒形态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随水分亏缺的加重而有不同程度下降, 穗生长发育全阶段的控水处理影响最大, 其次是中期的重度和中度控水处理以及前期、后期的重度控水处理, 各时段控水对不同部位籽粒形态的影响与穗分化发育的顺序历期基本吻合。除粒宽与其他形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以外, 其余各籽粒形态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面积、长度及长宽比与千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 可以作为水稻抗旱性鉴定有效的籽粒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49.
晚粳稻春优58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优58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2A与偏籼型广亲和恢复系CH58配组育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在浙江省天台县试种,表现出株型紧凑,熟期较迟,每穗实粒数多,结实率较高,高产稳产,茎秆韧性好,抗倒性较好,米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春优5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最好采用旱育秧,小苗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增施P、K肥,增强抗倒能力,注意防治稻曲病。  相似文献   
50.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分蘖成穗规律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杂交稻II优818为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分蘖成穗规律的定点考察,明确了水稻好气灌溉的高产原理及其分蘖组成与常规灌溉有很大差异。水稻好气灌溉带3叶以上的分蘖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灌溉,而3叶以上的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形成的穗型大,构成了水稻好气灌溉的高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