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9篇
  15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斑马鱼肠道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斑马鱼肠道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分析。斑马鱼肠道可分为前、中、后3段,肠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测量肠道各段的绒毛高度、绒毛纵截面积、柱状上皮高度和肌层厚度,各指标从前肠到中肠和后肠呈逐渐降低趋势,前肠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和后肠间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层向肠腔内折叠形成肠绒毛(多呈分枝状、指状),分为黏膜上皮和固有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发达,上皮细胞间分布着杯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广泛分布于肠上皮下部,而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后肠上皮基底膜附近。细胞水平结果表明:斑马鱼肠道执行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前肠,肠道黏膜免疫机能与免疫细胞位置的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62.
蘑菇菇脚是蘑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蘑菇根部以及少量菌糠为主、数量庞大的废弃物,目前主要通过焚烧或填埋处理,偶有直接用做田间肥料或经过加工后用于肥料生产,但总体利用程度不高。本文对已有关于蘑菇菇脚的活性成分、营养价值以及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蘑菇菇脚含有多糖、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小肽、黄酮、皂苷以及维生素等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其应用主要包括制作堆肥和营养液、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成分、进行蘑菇栽培再利用、用于食品开发、厌氧发酵产沼气等5个方面,但这些研究成果多数处于实验室或小试阶段,应用转化不多。本文根据蘑菇菇脚的前期研究形成综述,旨在为蘑菇菇脚的进一步循环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基于2014—2016年浙江省初级水产品风险监测与评估专项检测数据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限量标准,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11个地市流通领域(包括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或其他零售终端)及养殖生产地中的鱼类、淡水贝、淡水螺、海水贝、海水螺、甲壳类、爬行类等7大类中的铬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主要水产品的铬污染状况整体处于正常水平,个别品种的样品处于受污染状态。其中,螺蛳中铬含量最高值为3.56 mg·kg-1,接近国标水产品中铬限量值的2倍,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可见,螺蛳中铬含量已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4.
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马铃薯新品种‘泉云4号’高优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5.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钠对草菇V23菌丝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B固体培养基中添加2. 0 g/L柠檬酸钠,可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在PDB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 5 g/L柠檬酸钠,可显著提高菌丝的生物量,缩短培养周期。在0. 5 g/L柠檬酸钠的基础上复配了5种浓度MgSO_4,并测定其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 5 g/L MgSO_4可促进纤维素酶系酶活性的增加,尤其是极显著地增加了β-葡萄糖苷酶和对β-木糖苷酶的活性,分别比ck增加76. 93%和52. 81%,半纤维素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有所增加,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6.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第1次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荔枝皮多酚提取物的平均得率为13.70%,荔枝皮多酚的平均含量为5.40%。  相似文献   
67.
苏北地区棕色蘑菇大棚层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华秀红  林金盛 《食用菌》2008,30(5):34-35
传统的白色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0~25℃。苏北地区,在无加温措施条件下,从12月底至翌年3月底受气温低的影响,基本停止出菇,菌丝进入休眠期:棕色蘑菇具有低温出菇能力,出菇温度在2~26℃。在冬季,塑料大棚白天可以采集一定的太阳散射光,夜晚有一定的保温效果:温度通常比砖瓦菇房高2-4℃。层架栽培有效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并避免了大棚地栽时地温低的问题。在此种模式下栽培的棕色蘑菇品种,基本上可以达到冬季持续有鲜菇供应12006年笔者在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埠子镇,利用塑料钢架大栅层架栽培模式,示范栽培耐低温的棕色蘑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双孢蘑菇作为传统食用菌品种,虽然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但在大部分产区,由于管理不善、病虫危害等多方面原因,常常导致子实体死亡,由此引起的产量损失不容忽视。笔者根据多年生产经验,将常见的几种死亡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9.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接螨法,初步鉴定了42个草菇栽培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绿色木霉和腐食酪螨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绿色木霉对42个草菇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6%~55.0%,其中有12株抑制率低于20%,占比28.6%,以V01、C1和C4 3个菌株对绿色木霉的抗性最强;有13个菌株在与绿色木霉对峙培养3天后产生了明显的拮抗线。腐食酪螨对供试菌株的为害级别在3.25~9.0,产生抗、中抗、感和高感反应,其中以C1、C3和C4等10个菌株对腐食酪螨的抗性较强,占比23.8%。最终从42个供试菌株中初步筛选出同时具有绿色木霉抗性和螨虫抗性的菌株2个(C1、C4),为草菇多抗品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0.
探讨了以花生仁为原料,制作五香花生软罐头的加工工艺。其主要工艺参数为:100℃热烫 3m in,调味液腌制 2~4h,真空包装,121℃杀菌 30m in。产品保质期达六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