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真菌荧光PCR技术定量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新疆不同植棉区及其不同生育时期棉田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不同植棉区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不同植棉区的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其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哈密棉花病株吐絮期根际土壤真菌最大值达 6.16×104 copies/g FRW;库尔勒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达到最大为4.23×104 copies/g FRW;阿拉尔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至蕾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吐絮期达到最小值为1.41×10-4copies/g FRW。北疆精河和东疆哈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分别高达0.989和0.993,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图木舒克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为0.880,呈正相关。【结论】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含量较高,在不同采样区和不同生育期,其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均呈波动性变化。从棉花的四个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来看,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吐絮期。新疆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空间变化是东疆大于南疆大于北疆。在不同生态区,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不同发育期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养水机在调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池塘水质中的作用,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养水机(功率750 W)、自然纳潮、微孔曝气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春季刺参池塘环境及刺参肠道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参池水样、沉积物和刺参肠道中共含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仅微孔曝气参池水样中第一优势菌为拟杆菌门(61.9%),微孔曝气参池沉积物、刺参肠道及其他参池水样、沉积物、刺参肠道中第一优势菌均为变形菌门(≥55.9%);养水机参池水样和沉积物中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低,Chao1、ACE、Shannon指数均最高,该池刺参肠道中ACE、Shannon指数均最高。研究表明,养水机有利于池塘环境中的细菌多样性和刺参肠道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索和建立隐孢子虫LAMP检测方法,以便能快速、简便检测牦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基于GenBank中牦牛源隐孢子虫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1组LAMP引物,优化并建立LAMP反应体系。对所建立的LAMP方法进行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试验,并用该方法对牦牛的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其敏感性是套式PCR的8倍。LAMP方法与套式PCR临床检出率对比,符合率100%。表明成功建立了隐孢子虫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可以应用于牦牛粪便临床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刺参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池塘不同水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分析养水机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均值、P/R值均以养水机池塘最高,微孔曝气池塘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最低。养水机池塘、微孔曝气池塘、自然纳潮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年均值分别为(6.22±0.54)、(5.37±0.60)、(4.69±0.53) gO_2/(m~2·d)。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养水机池塘30~50 cm水层和50~100cm水层初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而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这两水层之间初级生产力差异显著,且养水机池塘50~100 cm的水层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微孔曝气和自然纳潮池塘。研究表明,养水机能显著提高刺参池塘50 cm以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缩小上层和下层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池塘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为刺参饵料和池塘物质快速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5.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参池沉积物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海参池塘沉积物中淀粉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的活性进行了跟踪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池塘沉积物中的淀粉酶活性年变化为0.126~0.880 mg/g,年均值(0.410±0.180) mg/g,蛋白酶活性年变化为0.024~0.472 mg/g,年均值(0.190±0.103) 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年变化为0.068~1.042 mg/g,年均值(0.340±0.196) mg/g,脱氢酶活性年变化为12.092~52.794 mL/g,年均值(26.980±8.295) mL/g。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池塘沉积物中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在自然纳潮池塘中均值最高,变化幅度最大;淀粉酶活性均值则在自然纳潮池塘中最低,养水机池塘最高,这与养水机池塘有机质最低,自然纳潮池塘最高,养水机池塘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最高,真菌数量最多有关。表明养水机能够快速去除沉积物中氮、磷有机化合物,有利于池塘的正常物质循环。本研究从沉积物酶活性的角度,探讨了养水机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两种水质调控方式产生差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36.
通过检测仿刺参养殖池塘表层与底层的三氮一磷及硫化物,研究仿刺参养殖池塘水质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变化范围:表层氨氮含量为0.107~0.412 mg/L,底层氨氮含量为0.096~0.469 mg/L,冬季较其他季节低;表层硝酸盐氮含量为0.252~0.688 mg/L,底层硝酸盐氮含量为0.232~0.681 mg/L,冬季较其他季节高;表层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3~0.041 mg/L,底层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1~0.045 mg/L,夏季较其他季节高;表层磷酸盐含量为0.015~0.048 mg/L,底层磷酸盐含量为0.011~0.038 mg/L,夏季较其他季节高;表层硫化物含量为0.008~0.019μg/m L,底层硫化物含量为0.009~0.019μg/m L,夏季较其他季节高。  相似文献   
37.
黑加仑采收装置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2,自引:22,他引:0  
为了确定黑加仑采收机的关键参数,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黑加仑采收率与振动频率、振幅、激振位置三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果枝激振力与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黑加仑采收率及果枝激振力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参数组合为振动频率945~1135 r/min、振幅33~25 mm、激振位置0.60,此时黑加仑采收率可达95%以上,果枝需要的激振力小于4 N,且无果实和果枝的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38.
兔球虫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兔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兔业发展的寄生虫病之一。长期以来,兔球虫病主要依靠化学药物和中草药等进行防治,由于球虫极易产生耐药性,给药物防治带来了困难。论文从兔球虫生物学特性、防治兔球虫病的药物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Cd/Cu/Pb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吸附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步迪  林青  徐绍辉 《土壤学报》2018,55(5):1120-1130
通过室内批平衡实验和土柱出流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镉(Cd)及相同浓度的Cd、铜(Cu)、铅(Pb)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吸附、迁移的影响,并分别用Freundlich、Langmuir、Linear方程及Hydrus-1D中的单点和两点吸附模型模拟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当Cd浓度为10.0mg·kg~(-1)时促进磺胺嘧啶的吸附;Cd浓度为1.0、300.0mg·kg~(-1)时抑制磺胺嘧啶吸附;Cd浓度为100.0 mg·kg~(-1)时对磺胺嘧啶的吸附无影响;300 mg·kg~(-1)的Cd、Cu、Pb存在时,磺胺嘧啶吸附量大小顺序为:CdCuPb。土柱出流实验中,当Cd浓度为10.0mg·kg~(-1)时,磺胺嘧啶在土柱中的迁移速度最慢,其他浓度对迁移影响不明显;Cd、Cu、Pb相比较而言,Cu存在时磺胺嘧啶的迁移最快,Cd存在时迁移最慢。在对静态吸附特征的拟合过程中,Linea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均在0.98以上;Hydrus-1D模拟时,两点模型可更好地拟合磺胺嘧啶的运移特征,R~20.907,均方根误差RMSE0.051,瞬时吸附f所占分数较高,说明磺胺嘧啶在迁移过程中存在较大程度的瞬时吸附。  相似文献   
40.
将无球虫雏鸡随机分为2组,在9日龄和16日龄分别进行首免和二免。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球虫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雏鸡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二免后第11天出现峰值(0.398),其后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抗体水平稳中有降。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表明,紫外线减毒柔嫩艾美耳球虫YL株有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