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7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1.
[目的]叶菜作为一种特殊的绿色植物,不仅在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大气-土壤交界的重要环境界面,具备显著消减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对杭州市6种常见叶菜叶片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及叶表微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利用叶菜表征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生菜Lactuca sativa var.crispa、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杭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oleifera、叶用番薯Ipomoea batatas,采用水洗测量法测定植物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菜表面的微形态结构,探究叶片表面微形态与颗粒物吸附能力的关系.[结果](1)不同叶菜叶表面对总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以叶用番薯吸附总颗粒物的能力最强((22.62±4.15)μg/cm2),生菜吸附能力最弱(6.46±1.22)μg/cm2).(2)通过比较叶菜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可知,以叶用番薯对PM>10、PM2.5~10及PM0.2~2.5的能力最强,以生菜吸附PM>10的能力最弱,以杭白菜吸附PM2.5~10能力最弱,以苋菜吸附PM0.2~2.5能力最弱.(3)叶菜叶片以吸附PM>10为主,占总颗粒物质量的75.19%~88.42%,PM2.5~10占总颗粒物质量的7.75%~22.93%,PM0.2~2.5占总颗粒物质量的1.87%~4.19%.(4)通过线性拟合可知,气孔长度、气孔宽度与PM>10质量呈显著性关系,气孔宽度与PM0.2~2.5质量呈显著性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叶菜表征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叶用番薯吸附总颗粒物的能力最强,生菜吸附能力最弱.气孔是影响叶菜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品种叶菜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特征,筛选重金属低累积型叶菜品种,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6种叶菜类蔬菜叶片中6种重金属Cd、Cr、Cu、Pb、Ni和Zn含量,分析叶菜累积重金属的空间差异及种间差异,计算其富集系数(BF)、综合积累指数(MAI)及捕获率(CR),并对比清洗前后叶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结果】叶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存在空间差异和种间差异,以农科院叶菜叶片重金属含量最高,苋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种叶菜。富集系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Cd、Zn、Cu、Ni、Cr和Pb,其中Cd富集系数均值大于1,其他元素富集系数均值均小于1。MAI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叶用番薯(4.77)、苋菜(3.78)、生菜(3.33)≈菠菜(3.26)、杭白菜(2.67)≈青菜(2.65)。6种叶菜均表示出对Pb、Cr有较强的捕获率,其中杭白菜对Pb和Cr的捕获率分别高达60.36%和51.19%。通过对比清洗前后叶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可知,清洗过的叶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未清洗叶菜样品,清洗对叶用番薯中Cr、Zn,青菜和叶用番薯中Pb、杭白菜中P...  相似文献   
13.
潮土区常规施肥下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农民习惯施肥条件下潮土区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的演变规律,为加强潮土农田地力保育,挖掘农田生产潜力和增加作物产量提供依据。依托29个潮土国家级耕地土壤监测点,利用1988~2006年长期监测数据,从土壤性质出发构建了潮土区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指数(BSPI)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潮土区常规施肥下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的演变规律。经过19年的常规施肥,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与监测初期相比BSPI提升了38.5%,年均增长速率为2.0%。不同地力水平下的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随时间演变规律不尽一致,低地力区BSPI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3.2%。高、中地力区BSPI均呈略微上升趋势,都未达到显著上升水平。不同省份间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指数差异也十分显著,在潮土监测区域,不同省份表现的趋势为江苏省的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最高,显著高于安徽、湖北、河北、山东、山西5地,而江苏、北京、河南3省间基础地力无显著差异。各省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指数大小顺序为江苏北京河南湖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长期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以及配合小麦季部分秸秆还田对培肥低地力农田,提高土壤基础肥力作用显著;对于中、高地力农田,长期施肥能稳定土壤基础肥力,对提高和稳定潮土区粮食产量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提升东北黑土土壤有机碳和农田基础地力的差异。【方法】以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监测试验(1989-2011年)资料为基础,采用 DSSAT ver.4.0作物生长模型模拟:(1) CK(对照,不施肥);(2)NPK(施氮磷钾肥);(3)NPKM(有机肥+NPK化肥,M指有机肥);(4)l.5NPKM(NPKM处理的1.5倍);(5)NPKS(秸秆+NPK化肥,S指玉米秸秆)5种施肥方式下东北黑土区春玉米20年的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在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结果】经过20年施肥管理,NPK、NPKM、1.5NPKM和NPKS施肥处理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分别增长了53.4%、78.0%、101.2%和69.4%,而CK处理的基础地力产量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到2008年,1.5NPKM、NPKM、NPKS、NPK 4个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65.6%、65.1%、26.0%和21.7%,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提升了69.9%、44.2%、25.2%和16.7%。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春玉米基础地力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含量每增加1 g?kg-1,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大约提高220 kg?hm-2。【结论】土壤有机碳是黑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驱动因素,有机肥或秸秆与化肥配施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因而能有效提高春玉米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增加有机物料投入是黑土区农田基础地力培育的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谱反射信息的作物单产估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及时准确地估测区域作物单产信息,对于粮食安全预警、粮食贸易流通,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光谱反射信息的遥感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作物和土壤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信息,为区域作物单产估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简单介绍作物反射光谱特性和作物单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经验模型、半经验半机理模型和机理模型三部分,详细论述了基于光谱反射信息的作物单产遥感估测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指出基于作物生长机理模型与多时相遥感信息同化技术的研究,应该是未来区域作物单产估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今后应该重点加强作物冠层关键参数(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浓度、作物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系数、植被覆盖率等)的定量反演研究,同时加强多源遥感数据替代和整合技术研究,以及作物模型与遥感信息同化关键技术研究,以进一步改善单产估测精度和提高系统可运行性。  相似文献   
16.
空心菜生态浮岛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天新  郑洁敏  查燕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096-2099
生态浮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通过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浮岛进行改进,应用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首先进行空心菜人工浮岛系统在静态封闭水体中处理模拟甲鱼养殖水体试验,分别就空心菜浮床系统在幼苗期、成苗中期和后期对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影响进行研究,再在杭州市双浦镇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甲鱼家庭养殖户和生态休闲养殖塘2种不同形式的外塘甲鱼养殖地进行原位试验,从水质指标的改变考察空心菜生态浮岛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投加了空心菜生态浮岛的甲鱼养殖池中的污染物质指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池塘。空心菜生态浮床技术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减少病害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向地方政府制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理论决策参考,利用对浙江省嘉善县113位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构建二元 Logistic模型分析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特征上看,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实需求比重低且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不够,打工和经商农户的抵押意愿低于纯农业和兼业农户,有土地流入农户的抵押贷款意愿较高。从影响因素上看,农户的文化水平越高、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业的程度越低、流入耕地面积越大以及具有正规信贷经历,则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越强,反之越弱。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作物光合、呼吸、蒸腾、营养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定量模拟,作物生长模型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田间尺度的作物单产研究。为了进一步将作物模型扩展应用于区域尺度,提高区域作物单产的模拟精度,该文探讨了将作物模型与多时相叶面积指数(LAI)遥感影像同化以改善区域单产估测的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美国农业部开发的“考虑气候的作物环境决策模型”——EPIC模型,扩展为空间模型。然后,通过基于Landsat TM影像差值植被指数DVI与田间观测叶面积指数构建的最优回归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多时相叶面积指数影像。最后通过优化算法实现了空间EPIC模型与影像信息的同化,并将系统应用于河北石家庄地区2004年冬小麦的单产估测。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同化校正部分关键参数后的空间作物模型的单产模拟精度得到有效提高,但要达到业务运行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酸雨(pH为7.0、5.5、3.5)对幼苗生长、 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上海青在酸雨频发地区的栽培措施.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pH 5.5的酸雨对上海青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茎叶长和鲜重均无显著影响,pH 3.5的酸雨显著降低了上海青的叶绿素相对含量、 鲜重和茎叶长.在第15天,pH 3.5的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叶菜作为一种特殊的绿色植物,不仅在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作为一种大气-土壤交界的重要环境界面,具备显著消减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对杭州市6种常见叶菜叶片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及叶表微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利用叶菜表征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生菜Lactuca sativa var.crispa、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杭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oleifera、叶用番薯Ipomoea batatas,采用水洗测量法测定植物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菜表面的微形态结构,探究叶片表面微形态与颗粒物吸附能力的关系.[结果](1)不同叶菜叶表面对总颗粒物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以叶用番薯吸附总颗粒物的能力最强((22.62±4.15)μg/cm2),生菜吸附能力最弱(6.46±1.22)μg/cm2).(2)通过比较叶菜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可知,以叶用番薯对PM>10、PM2.5~10及PM0.2~2.5的能力最强,以生菜吸附PM>10的能力最弱,以杭白菜吸附PM2.5~10能力最弱,以苋菜吸附PM0.2~2.5能力最弱.(3)叶菜叶片以吸附PM>10为主,占总颗粒物质量的75.19%~88.42%,PM2.5~10占总颗粒物质量的7.75%~22.93%,PM0.2~2.5占总颗粒物质量的1.87%~4.19%.(4)通过线性拟合可知,气孔长度、气孔宽度与PM>10质量呈显著性关系,气孔宽度与PM0.2~2.5质量呈显著性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叶菜表征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叶用番薯吸附总颗粒物的能力最强,生菜吸附能力最弱.气孔是影响叶菜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