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胶东地区夏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胶东地区玉米生产情况,总结出夏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良品种,进行播前种子处理,适期足墒播种,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壮苗,氮、磷、钾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适当晚收获等措施。  相似文献   
3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玉米种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和粮食作物,在粮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中,玉米是唯一播种面积呈逐年上升的作物,2007年全国播种面积达4亿亩以上.我国饲料、加工、能源等行业对玉米的消费也迅速增加,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预计2020年,国内对玉米的需求将达到2.2亿吨.有限的耕地面积决定了只有提高玉米单产才能有效保障玉米供给能力,促进我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而提高单产的最主要途径是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  相似文献   
33.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真伪性鉴定、纯度鉴定及新品种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及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从DNA的提取、扩增反应体系的组配、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到银染程序等一系列实验流程。通过实践应用验证,利用该技术体系鉴定杂交玉米种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 000 kg 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 000~1 500 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 (2)平均单产16 692 kg hm-2 ,88 950穗 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 g,穗粒重191.8 g; 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相似文献   
35.
对饲用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山农饲玉7号(SY7)不同收获时间处理下的玉米全株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全株饲用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全株的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下降而后略上升,生物学产量、各营养成分产量及饲料总能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玉米全株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SY7在生长期第85~90 d、ND108在第90~95 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全株生物学产量和优良的饲用价值。两个品种相比,SY7全株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ND108,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总能量储备高于ND108,粗脂肪含量低于ND108。综合衡量,SY7要优于ND108。  相似文献   
36.
选择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登海661(DH661,矮秆品种)和登海605(DH605,高秆品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52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比较研究因自然降雨引起拔节期淹水对玉米植株形态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后,两个类型品种子粒产量均显著降低,穗粒数明显降低,千粒重降幅较小。淹水后不同株高夏玉米各个节间干物量显著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降低,各节间长及茎粗均变小,其中,第3节间及穗位节间降幅最大,高秆品种高密度条件下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淹水处理后株高、穗位高、平均节间长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粒叶比、冠根比与产量相关不显著。表明夏玉米子粒产量降低主要是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茎秆中物质积累量(特别是第3节间和穗位节间),明显抑制了穗分化而导致穗粒数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37.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个品种4个播期研究了夏玉米的植株性状、经济性状及对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套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率高,收获穗数降低,限制了产量的提高;麦后晚直播,植株生长矮小,粒重严重偏低,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因素;麦收后6月15日直播产量最高,是山东省夏玉米主产区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38.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在粮食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 要的地位。探索建立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和种子产业化新体系,已成为我国玉米种业面对的重要课题。通 过对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对比,分析了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与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了我国玉米 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的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形势,提出培养壮大民族种业是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从种业扶持政策、种子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三方面提出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0.
播期对冬小麦品种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前总茎数的影响显著,拔节后不显著。(2)播期推迟一周出苗时间延长一天,基本苗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叶面积系数第二播期(10月15日)最高,总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但有效茎蘖率和成穗率呈相反趋势。(3)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 ichards解析表明,第二播期比第一播期(10月8日)和第三播期(10月22日)灌浆启动较早,最大灌浆速率和起始势较高,但活跃灌浆期较短。(4)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明显减少,开花后由于第二播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加快,成熟期第二播期的群体干物质最高。(5)随播期的推迟,穗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二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