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5篇
  6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植物种植作为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关系到荒漠化区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植物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项目前期已建成荒漠生态治理大数据平台并实现中国主要荒漠化区域生态信息全方位采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植物优选研究与试验验证。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荒漠植物种质资源库中植物进行类别划分,初步筛选适应该地区气象条件的植物;进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决策方法从土壤、地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其他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优化初选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西藏地区荒漠化治理植物的选择,经大数据挖掘分析,初步筛选出了核桃、黑果枸杞、盐生草和花花柴等适宜植物;进一步优化分析得出,核桃具有经济效益高、耐储运、前期投入相对较少等优势,是该区域荒漠化治理中生态适应性与综合效益俱佳的植物。优选结果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的荒漠化治理中得到了验证,目前核桃长势良好,预期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基于大数据进行荒漠治理植物的优选可为荒漠化区域科学规划及高效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2.
分形是描述自然界中复杂不规则的几何对象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分形原理为理论基础,分析研究了目前植物三维建模、三维地形生成以及云、烟、雾、火焰、森林、草地、海洋等自然景观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总结了分形在模拟不同的自然景观中的方法和特点,对未来分形在自然景观仿真中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针对我国北方日光温室智能控制水平低的问题,围绕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下位机程序、上位机程序、手机APP四方面阐述日光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构建过程。该控制系统在德州陵县西葫芦主产区日光温室大棚已经得到应用,系统的使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4.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环境信息监测是实现果园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首先研究了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三部分。其次研究了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的环境信息数据采集端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然后研究了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了以无线组网和数据的远距离传输。最后简要介绍了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通过在山东栖霞果园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针对当前设施黄瓜种植管理标准化程度低,作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难以精准调控等问题,以德州市陵城区秋冬茬设施黄瓜为试验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多重共线性分析和岭回归组合算法构建基于主要环境因子的设施黄瓜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中,苗期和初花期的叶面积载荷值在第一主成分中分别为0.994...  相似文献   
26.
针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特点,研制开发出畜禽信息采集及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养殖场所的主要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及氨气含量等因子,并结合季节、畜禽品种及生理等特点,编制有效的环境信息采集及调控程序,达到自动完成环境控制的目的.测控技术先进、成本低,将其与养殖场的环境控制装备结合,可有效的提升养殖场管理及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7.
针对日光温室冬季自然通风热量损失大、降湿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在揭示室内温湿度空间异布特征基础上,提出主动通风策略,提高保温降湿效能。通过搭建包含28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日光温室物联网监测平台,深入分析了室内温湿度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温室上下区域积温差值可达300 ℃,白天日照时段的相对湿度差值达20个百分点,且呈现温度上高下低、湿度上低下高的空间异布特征,自然通风模式下室内上部高温低湿空气优先与室外干冷空气置换导致其保温降湿效能低下。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主动通风排湿策略,利用安装于温室底部的轴流风机改变气流方向,强迫下部区域低温高湿空气从风机口优先向外排出,使上部区域高温低湿空气逆向沉积保留在室内,有效排湿的同时降低热量损耗。主动通风实地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受室内外气候影响可控性差的自然通风,主动通风率可在0~30 m3/(m2·h)之间无级调节,有利于通风的精准控制;晴朗、多云、阴雨3种典型天气下主动通风的日平均温湿比均高于自然通风,体现出较好的气象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其中,晴朗天气下日均温度可提高2.0~2.7 ℃,日均相对湿度可降低15~17个百分点,日均温湿比可提高31.1%~32.9%,保温排湿效能改善明显。同时,主动通风策略的投入产出比为2.62,能够以较低的投入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经济可行性较好。该研究所提出的主动通风排湿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保温排湿效能,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良好,可为日光温室冬季微气候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8.
运用信息采集技术、近程通讯技术、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结合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研究与开发了农作物生产智能测控系统,并开发了农业生产环境测控、农作物叶绿素分析、无线传输等低成本、实用型的系列产品。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将有效提升农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水库自动化监测是实现水库管理现化代的重要手段。首先研究了水库自动化检测系统结构,将系统分为采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三部分。其次研究了数据采集终端设计,实现了基于嵌入式的水文数据采集终端硬件和软件设计,分析了影响数据采集的原因并给出抗干扰措施。然后研究了数据传输系统结构,实现了以无线移动通信作为主信道、有线通信作为备用信道混合组网的传输机制。最后简要介绍了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通过在山东莱芜市雪野水库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0.
我国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追溯体系作为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国内已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进展,对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述,分析了我国蔬菜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建设状况,并进行了分类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