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60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施用有机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微生物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施用有机肥能促进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然而,在全国尺度上量化施用有机肥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含量的影响研究极其缺乏。因此,探明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后农田SMBC和SMBN的变化规律,可为不同地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搜集1990年至2017年已发表的文献共70篇(336和222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分别涉及SMBC和SMBN),结合整合分析(Meta分析)从不同气候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pH水平3个方面定量阐述了有机肥施用相比不施肥或化肥对中国农田SMBC和SMBN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比较,施用有机肥后土壤SMBC和SMBN的含量分别提高128.1%和70.2%;与施用化肥比较,施用有机肥后土壤SMBC和SMBN含量分别提高57.1%和34.2%。与施用化肥比较,在亚热带季风区施用有机肥可以大幅度提高SMBC(66.7%)和SMBN含量(57.5%),且显著高于温带大陆气候区(SMBC:26.0%;SMBN:20.9%),而在温带季风气候区SMBC和SMBN含量则分别提高了37.0%和56.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能显著提高水田SMBC和SMBN的含量(69.1%和67.1%),且提高幅度均高于旱地(34.7%和26.4%)和水旱轮作(50.2%和63.9%)。此外,与施用化肥比较,中性土壤(6<pH<8)上施用有机肥后SMBC含量提高了64.4%,显著高于pH>8的碱性土壤和pH<6的酸性土壤(29.4%和44.4%);SMBN含量提高了63.7%,亦显著高于碱性和酸性土壤(分别为21.9%和45.5%)。同时,SMBC和SMBN含量分别与来自有机肥的年均碳、氮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高SMBC和SMBN的含量,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气候类型和土壤pH下的提升幅度不同,因此,施用有机肥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一种新型的特贝钙土壤调理剂(深加工的牡蛎壳粉)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的影响及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施用量(0、750、1500、2250kg/hm2)处理花生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的花生产量可以增加10.2%~23.8%,且成熟期花生的株高、每株双果数、单果数、总果数和百果重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21.65%~118.1%、28.2%~74.1%和22.6%~47.0%;土壤pH和交换性钙分别提高0.18~0.33(4.0%~7.3%)和12.9%~18.8%,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则分别降低19.6%~62.5%和34.7%~84.2%。因此,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是实现红壤旱地花生增产、活化土壤养分和阻控土壤酸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3.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通过外源添加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红壤旱地长期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碳投入与玉米产量及土壤碳储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大幅提升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含量,氮磷钾+有机肥(NPKM)和有机肥(OM)处理在27年间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08 g/(kg·a)和0.06 g/(kg·a),有机碳储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24t/(hm~2·a)和0.16 t/(hm~2·a);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NPKM和O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51.5%和42.0%,有机碳储量则分别增加57.1%和45.7%。进一步分析表明,有机碳投入量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1 5,P0.001),且线性拟合方程(y=–0.158+0.086x)表明,双季玉米种植下红壤旱地的固碳效率为8.6%,当有机碳投入量为1.84 t/(hm~2·a)时,红壤旱地的有机碳储量保持平衡。因此,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红壤旱地有机碳储量的有效途径,固碳效率和土壤有机碳平衡点则可以有效指导红壤旱地有机肥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保护地有机质积累特征及与硫酸根、硝酸根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地蔬菜连作时,尽管在低棚龄段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但随后即开始大量积累,并渐趋稳定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有机质含量的这一变化趋势与土壤硫酸根、硝酸根的变化动态是负相关的。推测出随着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供氧条件恶化,并向还原态转变,其结果可能引起各种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积累。建议在蔬菜地管理中,加强以有机质管理为中心的有机肥管理。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玉米根际土壤中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团聚体组分有机碳含量间的耦合关系,为红壤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依托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1986年),采集不施肥(CK)、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2倍氮磷钾肥(DNPK)和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5个处理玉米根际土壤,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探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各施肥处理玉米根际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 > 2 mm组分均显著低于0.25 ~ 2 mm和 < 0.25 mm组分,但NPKM处理 > 2 mm的组分最高,< 0.25 mm组分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各团聚体组分间、同一粒级不同处理间全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与NP处理相比,NPK处理在 > 2 mm、0.25-2mm和 < 0.25mm团聚体的交换性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4.83%、31.12%和32.43%,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1.74%、16.86%和14.54%。相关分析表明,> 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与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含量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72和0.77,P < 0.05),且 > 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增加0.1 g kg?1,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5.69 mg kg?1和 2.37 mg kg?1。  结论  在南方红壤地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玉米根际土壤大团聚体比例的重要措施,且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促进了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的提高,可为满足作物根系的钾素需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开沟排水是改良潜育化稻田最有效的方法,而垄作、湿润灌溉及冬季晒阀等栽培管理措施也具有调控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和氧化还原状况的作用。本文研究开沟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效果,旨在为湖区潜育化水稻土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2012 2013年在鄱阳湖区潜育化双季稻田以工程排水(Ditching Drainage,D-D)为主处理,持续淹水(对照,Continuously Flooded,CF)、垄作(Ridge Culture,RC)、湿润灌溉(Wet Irrigation,WI)、冬季晒阀(Winter Plough,WP)4个农业措施为副处理,通过2年4季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工程排水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对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水稻产量、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排水及农业措施相结合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的潜力。【结果】工程排水及优化农业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工程排水条件下持续淹水、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对应的无工程排水处理增加12.8%、10.1%、13.3%和13.3%,农业措施中垄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中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增产效果最明显,每季增产1.11-1.89 t/hm2。受排水造成田内养分流失等因素影响工程排水和农业措施对水稻收获期秸秆和籽粒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工程排水显著降低了潜育化稻田0—15 cm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冬季晒阀和垄作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工程排水与优化栽培模式相结合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的作用更明显,其中也以工程排水与垄作相结合作用最好,可减少1.11 1.87 cmol/kg。潜育化稻田耕层土壤还原物质总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高。工程排水显著提高了潜育化稻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全氮含量,农业措施中垄作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作用最明显。工程排水还提高了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土壤腐殖质碳和富里酸碳含量。【结论】工程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速效磷、土壤全氮含量,垄作、湿润灌溉和冬季晒阀等农业措施也可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其中垄作的作用最明显。因此,在采用工程排水措施改良鄱阳湖区潜育化稻田时,还应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介绍了肥田萝卜新品种赣肥萝1号选育经过、选育结果,并从播种、施肥、除草松土、病虫草害防治、翻压收种等方面介绍了赣肥萝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
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99.
播种期对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柳开楼  秦江涛  张斌 《土壤》2012,44(4):686-695
为建立轻型化的再生稻高产技术体系,并在赣东北种植和推广再生稻,于2009—2010年在江西省余江县开展了再生稻轻简栽培和播期试验,分析了源库关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以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人工栽插相比,直播和抛秧在头季稻后期和再生稻的叶面积指数显著较低,降幅为5.1%~57.8%,在头季稻中其实粒数分别比人工栽插减少了25.3%~41.2%,再生稻中分别降低了9.9%~46.5%,再生稻中生物量分别比人工栽插减少了23.7%~53.2%,氮积累量分别降低了20.0%~54.4%。这表明直播和抛秧等轻简栽培方式的源小库弱,从而导致其再生稻产量比人工栽插降低了30.1%~35.1%。不同播期之间是较早播种的再生稻占用的温光资源较多,3月下旬和4月上旬播种的处理在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源库关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较晚播种的处理,因此通过提前播种可以优化直播和抛秧的源库关系,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0.
一种简易的土壤透气速率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利东  赵琪  柳开楼 《土壤》2014,46(4):766-768
以原状土壤为试验对象,基于传统常压测定法设计出一种简单而准确的土壤透气速率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常压测定法变压测定过程导致精度降低的问题,同时又具备简单易行的优点。运用该方法对长期定位试验土壤进行研究,发现长期配施有机无机肥可提高红壤稻田耕作层土壤透气速率,改良土壤通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