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试管苗移栽压苗高效生产脱毒微型种薯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铃薯退化成为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脱毒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但为减轻马铃薯退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提升、种薯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规脱毒繁育微型种薯技术工艺复杂、工期管理程序繁多、劳力损耗大,大大提高了微型种薯产出成本,严重制约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常规技术相比,  相似文献   
32.
马铃薯退化成为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脱毒技术的应用推广.不但为减轻马铃薯退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提升、种薯生产工艺的发展以及种薯种性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工艺复杂、工期管理程序繁多、产出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与常规技术相比.脱毒小薯培芽切段快繁次代种薯不但单株结薯数量多、管理粗放、程序简化,  相似文献   
33.
对马铃薯组培快繁有关指标数量计(或预)算方法进行数学推导、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这些相关指标数量增殖方式是以等比数列规律循环递增,提出可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表示各相关指标数量的递增过程,用求和公式表示各相关指标累计数量。对马铃薯组培快繁数量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因子包括接种人员数量、起始基础苗数量、继代增殖倍数、污染率等。同时,针对不同因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为种薯企业制定组培苗年生产任务、加强组培苗生产过程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目标效益预计以及经营者投资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检测甲基磺酸乙酯(EMS)的诱导变异能力,以建立突变体库.[方法]用0.6%、1.2%和2.4%的EMS诱导四倍体马铃薯陇薯7号试管苗茎段2 400个,建立了包含叶片、株型、茎秆、匍匐茎、腺毛等性状的无性突变群体.[结果]共发现了22种突变类型,分别为黄化苗、白化苗、叶色渐变、叶脉失绿、叶芽包裹、裂叶、卷缩叶、复叶畸形、簇生、顶端膨大、顶端分叉、肉质化、匍匐茎畸变、匍匐茎移位、早结薯、发丝匍匐茎、茎节膨大、多腺毛和轮生叶序.共52个突变单株,突变频率为21.67‰.[结论]腺毛、簇生矮秆、茎秆分支、早结薯等变异株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望有效地被用于马铃薯功能基因组研究、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35.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不断推进,筛选适宜旱作雨养农业区种植的马铃薯主粮化需求的新品种(系),并探索其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个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原种为材料,以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黑膜、大垄、氮肥减施10%、氮肥减施20%对马铃薯植株叶片生理参数、田间枯萎病发病率、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氮肥减量10%处理对‘陇薯9号’与对照处理相比,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差异显著。栽培措施显著影响2个马铃薯品种田间枯萎病发病率。在高寒阴湿旱作区,与露地种植、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黑膜覆盖、氮肥减施处理(最高可减施20%)与黑膜覆盖、大垄双行栽培有利于实现马铃薯主粮化品种‘陇薯7号’、‘陇薯9号’绿色栽培与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36.
锌能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阻止细胞内小分子有机物外泄和细胞外病原菌侵染。为此,研究叶面喷施锌对马铃薯叶片的抗病性、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的影响,利用锌的保护作用来减少马铃薯病害发生,为科学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提供依据。2020-2021年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的马铃薯喷施浓度分别为0.20%、0.40%、0.60%、0.80%的ZnSO4·7H2O和对照(喷施清水)5个处理。喷施锌肥后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抗病性酶活性、调查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害,考种和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锌肥后马铃薯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ZnSO4·7H2O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喷施浓度为0.40%时,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马铃薯收获后,喷施浓度为0.40%处理的马铃薯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马铃薯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喷施0.40%的ZnSO4·7H2O能有效提高马铃薯植株抗病性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马铃薯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7.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下滴灌模式种植,研究了19个马铃薯品种(系)淀粉积累期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干物质主要通过叶片合成并在块茎积累,块茎干物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70%;19个品种中,陇薯9号和中薯18号干物质总量最高,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901、LY08104-12和庄薯3号干物质总量和块茎干物质分配比率均较高;另外,19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秆干物质含量差异较大,L0527-4、陇薯8号、陇薯9号茎秆干物质含量很高,基本达到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同时,这3个品种的块茎干物质分配率较低,均在60%以下,说明干物质从叶片向块茎运输时,茎秆截留也是块茎干物质积累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8.
陇东旱塬麦后抢茬夏播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陇东旱塬气候和区域特点,从栽培管理、病虫防治和种薯贮藏等方面提出了适于该区域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模式。结果表明,在陇东旱塬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地块应选则塬周通风较好区域;繁育品种选择喜湿热、抗逆性广的中早熟品种;微型薯块要经催芽、包衣和分切处理;播种应抢茬浅种,适当起垄,覆膜催苗,出苗后及时分次培土;主要防治蚜虫、晚疫病和环腐病,要定期加强预防;收获应杀秧早收,严防霜冻和混杂;贮藏期定期进行通风和窖内消毒。  相似文献   
39.
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0%,光照5000~10000 lx,脱毒苗切段长2.5~3 cm,蘸生根液NAA 20 mg/L+KT 2 mg/L+GA30.5 mg/L,扦插密度1000~1300株/m2,扦插后喷雾生长调节液(NAA 5 mg/L+6-BA 0.5 mg/L+GA31 mg/L)和1/2 MS营养液或1/2 K5营养液+植物叶面肥,20~35 d后,苗高8~10 cm、茎节6~7个时,进行继代切段繁殖,如此重复继代切段繁殖3~4次,脱毒苗增殖20~25倍.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锌对长期连作马铃薯的抗病性和土传病害的影响,2020-2021年在连续种植5年马铃薯的大田中分别基施0(对照,CK)、15、30、45和60.0kg/hm2 ZnSO4·7H2O,共5个处理。在薯块膨大期测定各处理马铃薯根系中抗病性相关酶的活性,调查土传病害,测定产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连作马铃薯基肥中加入锌后,根系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锌肥基施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基肥中加入30kg/hm2 ZnSO4·7H2O时,土传枯萎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达到最低值,马铃薯收获后,病薯率最低,商品薯率最高,经济产量最高。总之,基肥中加入30kg/hm2 ZnSO4·7H2O能有效提高长期连作马铃薯根系中抗病性相关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土传枯萎病和黑痣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收获后病薯率,提高商品薯率,从而增加马铃薯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