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研究不同的侵染比、龄期和温度条件下斯氏线虫对斜纹夜蛾幼虫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斯氏线虫与斜纹夜蛾幼虫最佳侵染比为30∶1,该条件下,48和72 h斜纹夜蛾幼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86.67%和93.33%;龄期越小,斜纹夜蛾幼虫的死亡率越高,当斯氏线虫与斜纹夜蛾幼虫比为50∶1时,斜纹夜蛾1龄和4龄幼虫24 h死亡率分别为100.00%和40.00%;25℃时斯氏线虫对4龄斜纹夜蛾幼虫的致死率最高,72 h死亡率达到53.33%,与其他不同温度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2.
山东省莒县城阳镇菜农,在不断摸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蒜、菠菜、玉米、大豆一年四种五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一般667平方米可获利4 500~5 500元.  相似文献   
23.
水葫芦象甲的寄主专一性及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葫芦象甲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 d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 d,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低于15,60头/m2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25,190头/m2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130,450头/m2时,天敌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  相似文献   
24.
奉化市油菜种植简况和菌核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奉化市油菜栽培概况奉化市油菜栽培历史较长,过去种植面积较多,江口、西坞、大桥平原区、莼湖沿海区和尚田的半山区在10多年前的春季到处可看到大片的油菜地。近年来,奉化市油菜种植面积有明显的减少,仅为135~200hm2。油菜种植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25.
禾谷镰孢Tri12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ri12是镰孢菌Fusarium编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输出泵的基因,而产毒基因Tri5编码的单端孢霉二烯合酶催化毒素生物合成中的第一步反应。以禾谷镰孢FusariumgraminearumSchw.野生型菌株NRRL29169为亲本,获得Tri12敲除的转化子MT12。与NRRL29169相比,MT12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慢,生长量小(P<0.01),大分生孢子较长。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NRRL29169致病力最强,所致病害可以自接种点向上下扩展至其他小穗,而MT12的致病力极弱。我们由此推测,Tri12的敲除导致病菌产生的毒素不能被泵出体外毒害寄主,进而在病菌体内积累抑制自身生长和毒素的进一步产生,从而降低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6.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属鳞翅目,夜蛾科,又称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五花虫等,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外普遍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斜纹夜蛾属多食性害虫,已知可以危害的植物达99科290多种,对农作物尤其是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7.
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株高变化对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甬优系列杂交稻的品种选育和氮素高效管理提供指导。于2016年在浙东沿海单季稻区(象山县泗洲头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高秆型(甬优12和甬优15)、矮秆型(甬优538和甬优1540)和中高秆型(甬优7850和甬优2640)为材料,设置N0(0 kg·hm-2)和N270(270 kg·hm-2)2种施氮水平,比较不同株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甬优7850>甬优2640>甬优538>甬优1540、甬优12>甬优15,产量与最大分蘖数、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施氮能显著提高各品种的株高、最大分蘖数和有效穗。不同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趋势不同,甬优12和甬优15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达37.4%和36.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0%),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甬优7850、甬优2640和甬优538,水稻氮收获指数以甬优12最低,植株中有较多的氮素成为奢侈吸收。施氮处理下,所有水稻品种均出现氮素盈余,甬优1540、甬优538、甬优15和甬优7850氮盈余量均大于60 kg·hm-2,显著高于甬优2640和甬优12。因此,在浙东沿海地区常规栽培条件下,高秆型甬优系列水稻品种氮素当季利用率高于矮秆型和中高秆型,但由于生物量大、秸秆“奢侈”吸氮较多,产量反而低于中高秆型和矮秆型品种。  相似文献   
2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赤霉病病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系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性态Gibberell azeae)产生的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以下简称"单族毒素")。作者以病菌正常产毒的野生型菌株GZ3639及其产毒基因Tri5损坏、不能产毒的转化子GZT40(Tri5-,TRI-)为材料,对DON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Z3639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病害可由接种小花发展至其它小穗,病菌也可定殖于其它小穗组织;而GZT40仅在接种小花处产生鸟眼状坏死斑点,不能引起典型的赤霉病症状,病菌仅定殖于接种小花处。当病菌与一定浓度(400 μ g·mL-1)的DON混合处理小花后,GZT40的定殖时间提前2 d (感病品种上)至4 d (抗病品种上),定殖范围可扩大到1~3个小穗,接种20 d后的病小穗率也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2.8%提高到12.5%。DON也使GZ3639的定殖时间提前1 d (感病品种上)至2 d (抗病品种上),定殖范围更广,其所致的病害发展更迅速,接种后20 d的病小穗率由病菌单独接种时的78.0%提高到100%。因此,作者认为,单族毒素在病害发展和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丧失产毒能力,病菌虽能侵入寄主,但不能在寄主组织中扩展。DON可以缩短病菌成功定殖寄主所需的时间,更有助于病菌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  相似文献   
29.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黄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XXL生物调养剂、土壤宝贝2号、泰宝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加乐多、特优根和阜丰土壤调理剂等6种土壤调理剂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泰宝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外,其余的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黄瓜生长,增强黄瓜抗逆性,提高黄瓜产量。其中阜丰土壤调理剂处理的黄瓜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分别比对照提高9.7%,7.9%和13.6%,667 m2产量为1 443.7 kg,比对照增产98.6%,达到显著水平;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对黄瓜品质无明显影响;施用土壤调理剂后,与对照比较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有所上升,pH值均比对照有所升高;从黄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综合分析,施用阜丰土壤调理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0.
绿芦笋生产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莒县自1980年开始种植芦笋,目前栽培面积已达4000hm^2,平均每667m^2产毛笋1100kg。年加工出口绿芦笋2.2万t,是山东省绿芦笋生产加工出口第一县。2003年莒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日照市科技局下达的“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课题,项目实施两年来,通过各项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研究与推广,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基地2667hm^2,新增绿芦笋面积667hm^2,探索出一套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即选用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科学培育壮苗,标准化施肥,推广密植间伐和大垄双行“品”字形定植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理,每667m^2产值4000元,总产值2.0亿元,新增投入1874万元,新增纯收益2196.4万元。该课题2005年被日照市科技局评为日照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