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海地区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温度、土壤含水量、水层和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杂草稻发生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逆性和萌发势强于杂交稻申优693和常规稻秀水128.杂草稻萌发起点温度为8.86℃,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为58.60℃,低于秀水128和申优693;杂草稻最适发芽温度为30~35℃,高于45℃或低于10℃均不能发芽;20~40℃杂草稻的萌发势强于秀水128和申优693.土壤含水量≥10%时杂草稻均可萌发,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5%~40%,杂革稻萌发对干旱和水涝具有更强的忍耐性,水层深度对杂草稻萌发和生长影响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杂草稻的出苗率随之降低,土层深度大于12 cm时杂草稻出苗率为0,杂草稻受土层的影响小于秀水128和申优693.  相似文献   
22.
柑桔园行间定向喷雾试验结果表明,在41%农达AS中加入70%苯嘧磺草胺WG和助剂Dash不仅能有效控制乌蔹莓、铁苋菜、假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多种耐草甘膦阔叶杂草的危害,控制多年生杂草的再生,而且作用速度可与20%克无踪AS相当,对柑桔生长安全.从高效、经济、安全的角度综合考虑,三者混用的适宜剂量为41%农达AS 1 000~1 500 g ai/hm2+70%苯嘧磺草胺WG 12.5~25.0 g ai/hm2+助剂Dash(喷液量的1%).  相似文献   
23.
2005、2006年对上海市旱稻种植区田间杂草普查以及8种不同除草剂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旱稻田杂草现有26种,隶属12科21属,杂草发生呈现种类多、周期长、旱湿田种类混生等显著特点。33%施田补EC、90%高杀草丹EC、23.5%果尔EC和36%丁.恶EC能不同程度地控制旱稻田杂草的危害,尤以33%施田补EC495 g/hm2(有效成分,下同)和10%克草绅WP 15~22.5 g/hm2混配使用持效期最长,1次用药可解决旱稻整个生育期杂草的危害,且对旱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4.
"双效磷"又名"敌马混剂"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与杭州农药厂协作研制的新型增效有机磷混合杀虫剂,此药系40%敌百虫和20%马拉硫磷制成的60%乳油.1980年由杭州农药厂提供我所试验.在1980-81年所内外中小区试验、农村多点中间试验肯定了效果的基础上,1982年在杭州农药厂的大力支持与我省主要蚕区桑保站包括嘉兴、海宁、海盐、桐乡、湖州、长兴及金华蚕种场等的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由于桑园天敌种群变化,红蜘蛛已成为夏秋季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温干旱季节危害更强烈,严重田块亩虫量达1000万头以上,造成桑叶的枯萎呈火烧状,影响夏秋蚕的饲养成绩,目前防治桑红蜘蛛常用三氯杀螨醇,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采用扬州农药厂生产的杀螨剂——蚜螨灵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桑种质资源耐剪伐性能的研究及其鉴定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年多次剪伐 ,对 2 10份桑种质资源的耐剪伐性能进行了研究 ,筛选出耐剪伐性能强的种质 8份 ,耐剪伐性能中等的种质 9份 ,耐剪伐性能弱的种质 193份。初步提出鉴定桑树耐剪伐性能的指标为剪伐后翌年春叶产量、当年秋芽萌发数  相似文献   
27.
我们于1978年春在衢州市安仁公社郑家大队溪滩桑园中发现桑虫严重为害,今春再对该虫进行调查与观察,经西北农学院周尧先生鉴定此虫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种名阔胫绒金龟,学名Maladera verticalis。成虫赤褐色有光泽、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崇明县松外松果桑园内桑椹的发病症状及其病原的调查表明,园内有3种菌核病发生,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田间药剂防治表明,25%阿米西达SC与常规农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相同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该研究利用风廓线雷达对2015年7月28日发生在沈阳一次弱降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受低涡底部影响,配合强的不稳定能量和水汽造成的强对流过程。(2)在雷电实况发生前20~30min各产品均表现出显著特征,具有指示意义:水平风场出现20m/s以上的大风,并存在能量下传;垂直速度场在整个高度上出现大于8m/s的正速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出现120d B以上的值,且与垂直速度变化趋势相似。(3)风廓线雷达对雷达站附近的风场变化十分敏感,可以反映环境风场的细微结构,判断环境大气中是否有对流系统进入以及大气湍流情况。  相似文献   
30.
以小粉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施氯对桑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下,桑叶含氯量为1.35g/kg左右(干物),各器官的分布为桑叶>桑根>枝条;韧皮部>脊髓>木质部,成林桑园施氯量<0.9g/kg,能增产桑叶9.0%.桑叶含氯量与土壤施氯量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中部叶=0.996**).随土壤施氯量的增加,出现氯害前,桑叶可溶性糖及钾的含量增加,一定范围内粗蛋白提高,而含磷量下降.初步确定盆栽条件下,该土壤桑园的施氯临界浓度为1.1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