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54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8篇
  39篇
综合类   322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描述了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几种生产工艺,并对各生产工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2.
利用GIS技术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土壤磷素 (P)的空间分布特征 ,对可能受到P流失指数影响的地区进行识别和预测。结果表明 :近一半的土壤中P质量分数高于作物需求 ,土壤中速效P质量分数依次为农田 >草地 >牧场。 2 )土壤P质量分数随着养殖动物数量的上升而增高 ,在动物密度最高的地区河流水质恶化最严重。 3)大部分地区将会由于不同原因受到P流失指数的限制 ,其中东南部受到的影响最大。农民对P流失指数实施的适应性对策 ,决定着P流失指数实施的影响程度和政府援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实验,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合理地设置实验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普通丝瓜品种纯度检测方法,以普通丝瓜丝盛2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种种子纯度,从1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SGSSR4),其在杂交种和双亲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条带,且杂交种含有父、母本的特异互补带型。利用该引物对26株丝盛2号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鉴定结果为96.15%,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该引物可用于丝盛2号杂交一代种子纯度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25.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及其附近的春季鸟类群落由112种组成,分别隶属于13目38科,其中留鸟58种(51.8%),夏候鸟15种(13.4%),冬候鸟37种(33.0%),旅鸟2种(1.8%)。重要性值分析表明,最重要的种类有3种,即黄腹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纯色鹪莺P.inornata和棕扇尾莺Cisticola juncidis。按鸟类的生境分布系数划分,中性分布型有58种,占总种类数的51.8%,构成了该地各生境鸟类群落组成的主体。机场及其附近鸟类日活动规律显示,清晨7:00~8:00以及傍晚17:00~18:00两个时段,鸟类的活动是最明显的,但前者的峰值要高于后者,而中午13:00~14:00时段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全天中最少的。  相似文献   
26.
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用基质盆栽法 ,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与辣椒产量的相关性 ,建立了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与辣椒产量的形成呈显著正相关 ,磷、钾也有一定的影响 ,氮磷、氮钾之间的互作达到显著水平。氮磷钾均有利于辣椒果实的发育 ,促进单果重的形成 ,氮的作用最大 ,磷次之 ,钾最小 ,氮磷、氮钾之间的互作达到显著水平。经多元回归和频率分析方法得出无土栽培辣椒氮、磷、钾最优组合方案为氮 :35 2~ 388mg/L ;磷 :5 0~ 70mg/L ;钾 :337~ 4 5 7mg/L。  相似文献   
27.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水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利用1-6月份艰测数据,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量大值(51.8mm)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33.2mm)出现在3月份,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⑵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可用指数式y=0.1266e^0.0502x表示。⑶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天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水土保持能力和显著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28.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0 0 482、0 796 1± 0 0 71 8、0 792 9± 0 0 72 7。运用指数选择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1个种源 ,预期增益为39 0 3% ;若各地点选择本地点最好的 2~ 3个种源 ,5个地点材积的平均育种增益为 2 7 5 7%。根据主效应值和稳定性参数分析结果 ,预估了各种源的适生地区  相似文献   
29.
对60份丝瓜种质资源的植株、果实等16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丝瓜种质资源变异系数范围在0~111%;多样性信息指数在0~2.037。各个材料之间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各不相同,但总体上60份丝瓜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农艺性状的指标。判断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的因子、果肉因子、果形因子、熟性因子、外观品质因子。根据种质间遗传聚类丝瓜分为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两大类。  相似文献   
30.
【目的】克隆丝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家族,并分析其序列特征、表达情况及其在丝瓜褐变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丝瓜褐变的发生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丝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T-PCR方法获得丝瓜Cu/Zn-SOD基因家族的c 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氨基酸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Cu/Zn-SOD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及褐变条件下的表达情况。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测定总酚含量。【结果】获得了3个丝瓜Cu/Zn-SOD基因家族c DNA序列,依次命名为Lc Cu/Zn-SOD1(Gen Bank登录号:KP178922)、Lc Cu/Zn-SOD2(Gen Bank登录号:KX092445)和Lc Cu/Zn-SOD3(Gen Bank登录号:KX092446)。Lc Cu/Zn-SOD1全长758 bp,包含一个456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52个氨基酸;Lc Cu/Zn-SOD2全长799 bp,ORF为471 bp,编码157个氨基酸;Lc Cu/Zn-SOD3全长1 011 bp,ORF为663 bp,编码221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与甜瓜、南瓜、黄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均在90%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基因编码的酶蛋白均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稳定蛋白,Wolf Psort预测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Cu/Zn-SOD基因家族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在丝瓜采后储藏期间,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在丝瓜储藏初期表达量较采后当时(0 d)上调,后期表达量受到抑制;在丝瓜鲜切条件下,3个基因表达量在鲜切后较采后当时(0 h)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采后储藏和鲜切条件下,Lc Cu/Zn-SOD1表达量均与SOD酶活性呈极显著性正相关,Lc Cu/Zn-SOD3表达量均与SOD酶活性呈显著性正相关,SOD酶活性在鲜切条件下与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在调控SOD酶活性方面起作重要作用,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的表达影响了SOD酶活性,并影响了丝瓜褐变进程。【结论】从丝瓜果肉中获得Cu/Zn-SOD基因家族的3个,其中Lc Cu/Zn-SOD1和Lc Cu/Zn-SOD3在普通丝瓜果肉褐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