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1998年至2001年就文蛤亲贝能肥促熟、诱导产卵、孵化、幼虫和稚贝培育、稚贝生态习性等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养殖文蛤可以通过室内控温强化培育促熟,比自然海区提早近2个月;通过阴干-充气的催产方法,能使亲贝集中大批排放精卵。在水温26-32℃,pH7.8-8.5,盐度15-30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及变态最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附着基质的方法进行采苗及稚贝培育是可行的;文蛤稚贝对干露、海水盐度、温度、pH、氨氮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适应范围:海水盐度9.6-32,水温4-34℃,pH7.0-8.5,在pH=7.9时,能忍受10mg/L的总氨氮浓度。1999年至2001年,共育出1.02-1.75mm(壳长)的文蛤稚贝2.2亿颗,单位面积出苗28.01-44.60万颗/m^2,达到产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对三门湾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糖原和灰分)、氨基酸、脂肪酸、质构、色差等品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养殖缢蛏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排列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而野生缢蛏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排列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养殖缢蛏和野生缢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但野生缢蛏的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高于养殖缢蛏;不同部位的质构剖面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内脏肌肉和足部肌肉的粘附性和弹性优于野生缢蛏(P0.05);野生缢蛏和养殖缢蛏肌肉的色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三门湾养殖缢蛏在个体大小、出肉率和质构方面优于野生缢蛏。但三门湾养殖缢蛏的营养价值要低于野生缢蛏。  相似文献   
23.
毛蚶、泥蚶、橄榄蚶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24.
泥蚶生长性状属于数量性状,为了筛选与泥蚶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50颗选育品系F4泥蚶为对象,利用12个SSR位点进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对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壳高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30),壳长与活体质量次之(0.927);但通径分析显示,对活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0.431),壳长次之(0.332),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SSR位点对选育品系F4泥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为3~8个,平均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5.083和3.038;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8、0.646和0.594,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SSR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3个标记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3012-2与壳长、壳宽、壳顶宽显著相关,标记3564与壳高、放射肋宽显著相关,标记2692与壳长显著相关,据此初步确定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本研究旨在为泥蚶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5.
文蛤山东种群与江苏种群杂交及自繁子代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fAFLP技术研究了文蛤山东种群与江苏种群的杂交子代(SJ,JS)和自繁子代(SS,JJ)群体的遗传差异。3对荧光引物组合在4个F1群体96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55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高达97.65%。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显示,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SJ>SS>JS>JJ,而且两杂交组的变异度都大于自繁组,说明杂交增加了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程度。fAFLP扩增位点分析表明,SJ和JS的显性基因频率有所增加,并且正、反杂交群体在遗传结构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特征。从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来看,JS与JJ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0.976 1),而与SS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945 0;SJ与SS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50 2,与JJ群体间为0.925 4;SJ群体与JS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0.907 5)。在依据群体间相对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上,JS与JJ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SJ与SS间亲缘关系较近,也能聚为一支,但明显可以看出正交组合SJ与其它3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综合分析表明,文蛤地理种群杂交增加了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正、反交群体在遗传结构上都明显地偏向母本,正交组合S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变异度最大,这与其在生长速度上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可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6.
27.
为筛选出多态性EST-SSR位点,来评价乐清湾缢蛏养殖群体遗传的样性变化。采用40对EST-SSR引物对浙江省乐清湾缢蛏养殖群体进行全基因扫描,结果显示,有29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72.5%),其中14个微卫星位点具有多态性(占总数35%)。14个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61个,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变化从2~12个。各引物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分别为0.025~0.868、0.258~0.850、0.242~0.834;位点YC-1、YC-11、YC-12、YC-16、YC-27、YC-35(p<0.05)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说明缢蛏EST序列中有较丰富的SSR位点;乐清湾缢蛏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但有所下降,需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28.
以毛蚶、泥蚶、橄榄蚶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蚶、泥蚶、橄榄蚶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都为2N=38,核型公式分别为20m+12sm+6st,22m+12sm+4st,1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分别为70,72,7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从三种蚶核型不对称性的比较推测泥蚶进化程度最高,类平均法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橄榄蚶的进化程度在泥蚶和毛蚶之间,并在亲缘关系上更接近于毛蚶。  相似文献   
29.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是每年的7~8月,在盐度20~25,水温24~29℃,pH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5h发育成D形幼虫。盐度20~25,水温24~29℃时,胚胎的孵化率和D形率最高。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浮游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9℃,最适盐度为20~25,34℃试验组,幼虫几乎不能存活,19℃组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4℃组。幼虫在盐度15~25时存活率最高,但盐度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盐度35时,幼虫几乎不能存活。研究发现金藻和角毛藻是等边浅蛤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30.
文蛤不同群体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电泳技术(PAGE)对来自山东野生、江苏野生、浙江养殖、广西野生白色壳4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群体两种组织(消化腺、闭壳肌)的EST、MDH、ME、ADH、SOD、CAT等6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蛤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之间的同工酶酶谱均有较明显的差别;广西白壳群体的多种同工酶酶谱与其它几个群体相比有较大差异,说明该种群与另外3个群体种质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对山东野生、广西普通壳色和广西白色壳色3个群体的4种同工酶(EST、AMY、MDH、SO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普通壳色群体和山东群体的酶谱相似,而与广西白色壳群体差异明显,初步推测广西白色壳群体为文蛤属的其他种类;在文蛤各群体中均找到了特征性酶带,可以作为区别于文蛤不同群体的蛋白标记,用于文蛤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并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文蛤提供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