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74篇
  41篇
综合类   319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优化"三生"空间评价方法体系,探索海南岛"三生"空间聚集性与协调度特征并制定有效的空间分区方案,该研究从空间异质性角度出发,采用多源空间数据从栅格尺度上对同地类不同地块的"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再通过空间自相关及三角坐标图分析乡镇尺度上"三生"空间的聚集性与协调度特征,并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相关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海南岛生产空间高分值区域集中分布在沿海市县,呈"四周高、中间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征,且城镇生产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有所差异;生活空间高分值区域多集中在各市县城镇范围内,整体呈"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格局;生态空间高分值区域集中在中部地区,呈"中间高、四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格局。2)乡镇尺度上海南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值的Moran’sI指数分别为0.569,0.221和0.716,表现出空间自相关性特征,据此面向全岛提出基于空间聚集性的"三生"空间分区方案。3)海南岛各乡镇"三生"空间存在较大的协调度差异,高值区以生态主导和"三生"协调型为主,分别占乡镇总数的51.72%与43.97%;低值区则以生态主导型为主,占乡镇总数的72.41%,据此面向全岛提出基于空间协调度的"三生"空间分区方案。该研究有效识别了同地类不同地块"三生"空间的异质性,并从空间聚集性与协调度视角提出"三生"空间分区管制方案,能够为当前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杜仲被确定为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试验基地的主要人工栽培示范经济树种。通过对林木生长状况调查和主要生态因子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各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杜仲生长最敏感因子,而加强林地抚育和管护是保证林木良好生长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3.
红南果梨199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果个大、颜色红、晚熟耐贮、早产丰产、树体抗寒,深受栽培者的喜爱。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增加。现将红南果梨幼树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在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海南铜鼓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区域为例,验证了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揭示了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与铜鼓岭自然保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具体体现在资源环境子系统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65.
用硫酸铵分部沉淀,并通过Sephadex G25、DEAE—Cellulose DE32、活化CNBr Sepharose 4B等柱层析,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得到纯化14.4倍的苯丙氨酸解氨酸制剂,纯比的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单带。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的Km=6.1×10~(-5)M、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8.5~9.4.  相似文献   
66.
我国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我国环境信息系统(EIS)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环境信息系统概念、结构、功能的分析,提出当前国内环境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环境信息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在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国有、集体单位等传统正规部门吸纳劳动力的就业模式,已不符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我国就业模式必须向以非正规就业为主的方向转换。对此,政府应当采取各种积极的对策,鼓励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就业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68.
苜蓿、草木穉在辽宁省西部地区,近年来发展很快,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对改变这些地区的生产面貌,自然面貌起了重大作用。但在栽培中安全越冬还存在问题。无论在建平、阜新,1964~1965年的越冬期间,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施肥(不施氮和施纯氮120 kg/hm2)和4种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研究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穗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穗数最多,其次为地膜覆盖,垄沟栽培模式最少;不同栽培模式间穗粒数差异显著(P<0.05),而施氮、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穗粒数最多,垄沟栽培最小;栽培模式、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施氮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千粒重最大,常规栽培最小,但差异不显著;施氮有助于提高小麦收获指数,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收获指数最高,常规栽培最小;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垄播覆膜模式的小麦产量最高,常规栽培最小,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垄播覆膜、垄沟栽培和地膜覆盖模式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27%,20%和9%。综合分析认为,在施氮条件下垄沟覆膜为最优种植模式,这对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小麦种植模式以达到高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为提高花生收获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探索发展花生收获机械化比较成功的经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花生损失率,根据鲁农机计字[2009]34号文《关于下达2009年度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2009年10月经山东省农机办批准,在栖霞市设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