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7篇
  1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其产量损失可用Y=a+be-0.333x2数学模型来预测.水稻减产主要与稗草密度增大引起水稻单位面积分蘖数减少(Y=a+be-0.333x)有关.在作物—杂草系统竞争中,杂交水稻具有较高的竞争生长渐近线下限,因而是较好的竞争者.这是由于与常规稻相比,杂交水稻有分蘖力强、叶面积增长快、净光合作用强之特性。因此,认为杂交水稻在与农田杂草竞争中要比常规稻显示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2.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株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 ,分蘖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抽穗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另外 ,株高在整个发育时期易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株高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53.
农业生物技术与稻米品质改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业生物技术,作为20世纪的新兴的技术,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本文就农业生物技术在稻米品质改良的初步应用及其今后大规模利用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54.
福建省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简述了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并分析了该省实施的“畜 沼 果 渔”、“果 草 牧 菌 沼”、“南方庭院经济”、“有机食品开发生态工程”和“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利用”5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 ,并提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5.
耐Cd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0.2 mg.L-1Cd胁迫下,通过对水培条件下72份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生长耐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种类型,分别为Cd敏感品种、较敏感品种、耐Cd品种和较耐品种.在此基础上,选择耐性明显不同的Cd敏感品种F6-138-1和耐Cd品种Lemont为供试材料,通过全生育期盆栽试验,研究了Cd在水稻各器官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吸收的Cd大部分累积在根部,较少向地上部转移,越往上吸收越少,即根茎>鞘>叶>籽粒.从可食器官籽粒Cd含量来看,Lemont是较理想的耐Cd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6.
新株型水稻与杂交稻结实期的光合特性与产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穗型较大的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新株型稻IR65600-85、二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和三系杂交稻 优86为材料,研究其结实期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比较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和 优86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极显著地高于IR65600-85.就单茎物质生产力而言,IR65600-85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归因于其株型紧凑、少蘖大穗、分蘖成穗率高、单茎茎鞘重、光合速率高,但由于抽穗后叶、茎、鞘物质输出受阻,导致功能叶碳氮代谢紊乱,比例失调,使籽粒结实率低、充实差,产量潜力无法发挥.  相似文献   
57.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水稻的养分积累动态和分配特征;【方法】以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航1号为材料,采用超高产栽培(SHC)和常规栽培(CC)模式,通过测定水稻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超高产模式头季稻稻株N含量在全生育期均高于常规模式,孕穗前稻株P含量、黄熟前及再生稻K含量亦明显高于常规模式。超高产模式头季稻完熟期积累的N、P、K依次达15.06g/m2、4.58g/m2、15.8g/m2,分别比常规模式高出47.2%、21.2%和低9.1%;分配到籽粒的N、P、K比例依次为50.5%、47.8%、25.3%,与常规栽培相近;N、P、K生产效率依次为75.39kg/kg、247.9kg/kg、71.9kg/kg,P、K生产效率略高于常规栽培。超高产模式再生稻完熟期积累的N、P、K依次达10.9g/m2、4.05g/m2、12.9g/m2,比常规模式高出38.0%、30.5%和78.3%;分配到籽粒的N、P、K比例依次为51.0%、68.1%、15.5%,N、K分别比常规模式低9.1%和7.0%;N、P、K生产效率依次为75.60kg/kg、203.5kg/kg、63.9kg/kg;N、K生产效率低于常规栽培的。超高产模式头季稻的N、P、K需求量为:17.9g/m2、6.77g/m2、34.9g/m2,比常规模式高出54.3%、35.4%、73.6%,再生稻N、P、K需求量为:9.59g/m2、3.61g/m2、17.20g/m2,比常规栽培高出61.2%、43.8%、361.1%;【结论】超高产模式下水稻养分需求量大,转运比较顺畅,促进水稻高产的形成,但N、K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8.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胁迫使水稻叶片抗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升后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除新株型稻在处理后期有所降低外,其它两个供试品种汕优63和南川在处理期间均增加;叶片活性氧化氧化氢(H2O2)累积,膜脂过氧化加剧,丙二醛(MDA)相对含量增加。3个供试品种的抗氧化系统变化幅度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适应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9.
水稻苗期耐低磷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难溶性磷酸盐Ca3 (PO4) 2 液相控释方法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 (系 )苗期耐低P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 ,各水稻基因型耐低P胁迫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汕优 6 3”、“IR74”、“汕优 16 1”、“IR70 6 17 4B B19 2”、“IR6 4”5个品种 (组合 )耐低P能力最强 ;“IR70 6 5 1 3B 3 2 2 2”、“IR71331 2B 2 1”、“南川”、“IR71379 2B 10 2 3 1”和“IR72 4 13 3R 2 6 2”5个品种 (系 )对低P胁迫较敏感 ;而“IR73384 11 7 8 3 2 3 3 3”、“IR73382 111 9 19 19 2 3 1 2”、“IR72 4 17 3R 6 2”、“IR36”、“IR72 4 17 3R 8 3”和“IR72 4 12 3R 11 3”6个品种 (系 )P效率则属中间型。  相似文献   
60.
不同类型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个较大穗型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IR_(65600-85)”、“培矮64S/E32”、“Ⅱ优86”为材料,试验研究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有关生理生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水稻的强势粒起始生长势均高于弱势粒,从而更早进入灌浆盛期;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强势粒高峰值均出现在花后6d,弱势粒峰值出现在花后12d;淀粉合成酶活性强势粒在花后0~18d高于弱势粒,尔后弱势粒高于强势拉,但“IR_(65600-85)”弱势粒后期活性仅弱高于强势粒,造成3个水稻的弱势粒灌浆不如强势粒,尤其是“IR_(65600-85)”弱势粒生理生化活性更低,其籽粒充实最差,结实率也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