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0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林业   584篇
农学   306篇
基础科学   320篇
  498篇
综合类   2629篇
农作物   331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1215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相似文献   
962.
稻鸭共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稻鸭共作的概述。“稻鸭共作”是指水稻移栽活棵后将雏鸭(役鸭)放人稻田,一是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习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二是利用雏鸭不间断的活动、耘耙,产生浑水刺激水稻生长;三是鸭子排泄的粪便作为肥料,供水稻生长利用。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全生育期内少脱水、少施或不追施化学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白天、夜晚,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中,稻鸭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复合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和利用鸭子除草、治虫的功能。  相似文献   
963.
<正>20世纪40年代东德首次提出了猪场批次生产理念,随后法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养猪强国陆续开始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且逐渐发展出了多种批次化管理模式,并渐渐成为欧美猪场主流生产管理方式。根据实际生产中批次间隔时间的不同,又可以将批次生产划分成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5周批等。批次化生产因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猪群健康度,  相似文献   
964.
以生长在哈尔滨地区的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为试材,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方法,研究了田间不同温度(26.67℃, F; 32.07℃, S;-0.76℃, T)对薰衣草叶片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以期挖掘与耐寒相关的功能基因,探讨薰衣草耐寒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对薰衣草差异表达基因具有显著影响,温差越大导致基因差异表达变化越大,差异表达基因与环境因子CCA分析表明温度是诱导基因差异表达的首要因素。在KEGG富集通路中显著富集的有植物与病原体互作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昼夜节律通路,在这些通路中,基因Pti5、SUGT1、WRKY25、GI、FKF1等均响应植物低温胁迫并显著表达,且昼夜节律调控对薰衣草耐寒起到重要作用。利用STRING蛋白质互作数据库筛选出KEGG通路中的抗寒相关枢纽基因有FKF1、GI、CRY2等。从转录因子家族中鉴定出1 137个转录因子,隶属于51个转录因子家族,参照拟南芥数据库筛选出的枢纽基因AT4G30825、AT4G17020、AT1G55750均来自bZIP家族,且在KEGG通路中响应低温后表达量普遍升高。通...  相似文献   
965.
芜菁(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rapifera Matag syn. B. rap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园艺作物,其下胚轴和主根膨大形成肉质直根。PIN (Pin-formed)是一种植物特异性蛋白,作为生长素的输出载体,介导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形成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从而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芜菁中还缺乏对PIN蛋白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基于芜菁及其他植物基因组,结合芜菁和普通白菜下胚轴不同发育时期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芜菁PIN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蛋白结构及基因结构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共线性分析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芜菁中共有13个BcPIN,数量多于拟南芥和甜菜,但略少于萝卜、胡萝卜和水稻;不同物种间同种类PIN基因数量存在差异;芜菁PIN家族与拟南芥、萝卜PIN家族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水稻PIN家族基因关系较远,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包括7个共线性基因对;BcPINs启动子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受多种信号调控,但不同BcPINs的顺式元件种类存在差异;BcPINs的氨基酸个数在270~661之间,分子量在29.81...  相似文献   
966.
为筛选出适合西藏山南市气候和消费习惯的优质高产辣椒品种,对引种的10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抗病性、果实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0个品种及对照品种均抗CMV、TMV、疫病,中抗炭疽病;‘博辣皱线2号’、‘博辣皱线3号’、‘兴蔬早惠’、‘兴蔬211’等4个品种以及对照品种均为羊角形辣椒品种,‘兴蔬皱皮辣’、‘兴蔬皱辣2号’、‘兴蔬皱香辣’、‘兴蔬玉椒香’等4个品种为牛角形辣椒品种,‘福湘秀丽’和‘福湘碧秀’属于粗牛角形辣椒品种;‘兴蔬皱辣2号’、‘兴蔬211’、‘兴蔬皱皮辣’、‘博辣皱线3号’等4个品种折合每667 m2鲜椒产量分别为3 117 kg、3062kg、3243kg、3109kg;‘兴蔬玉椒香’、‘兴蔬皱香辣’、‘福湘碧秀’、‘福湘秀丽’、‘博辣皱线2号’、‘博辣皱线3号’等6个品种折合每667 m2利润分别为8 212元、9 500元、5 548元、6 260元、2 907元、4 827元,经济效益均超过了对照品种‘嘎玉2号’。结果表明,‘博辣皱线3号’的商品性较好、抗病性较强、产量高、效益高,适宜在西藏山南市进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7.
为探究NaHCO3前处理对不同种类生物炭性质及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借助元素分析、光电子能谱、孔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比处理前后秸秆、壳核及其他3类生物炭表面特性和孔结构的差异,基于吸附等温线和Freundlich与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拟合,探讨生物炭性质控制磷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NaHCO3前处理总体提高了各类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幅分别为2.70%~110.84%和1.42%~123.80%,提高其芳香性(C=C),H/C增幅为5.56%~29.41%,同时降低了极性官能团(C—O和C=O)含量,极性指数[(O+N)/C]降幅为13.18%~46.34%。原始生物炭的磷释放量范围为78.33~568.33 mg·kg-1,NaHCO3前处理显著增加各类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使其表现出近似的磷吸附能力(Freundlich吸附系数KF范围为119~254 mg1-n·Ln·kg-1)...  相似文献   
968.
美丽院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单元.以武冈市四龙村为例,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实地调研和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四龙村在美丽院落建设面临的问题.基于对该村落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现状分析,提出了构筑多样性村落景观、加强村内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发展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等美丽院落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69.
赣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对赣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区域土壤侵蚀治理、土地利用和功能调整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桃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水沙实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其它统计方法分析了桃江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结合水文法、双累积曲线法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以此来确定桃江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桃江流域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小趋势,突变时间出现在2005年,径流量同样出现递减趋势,但其递减趋势不甚显著,其递减时间开始于2003年。(2)径流量和输沙量突变开始的时间不同,水沙特性的划分阶段亦不同:径流量可划分为1980—2002年和2003—2015年2个阶段,输沙量可划分为1980—2004年和2005—2015年两个阶段。(3)桃江流域径流量在2003—2015年时段内年均减少量为7.26×10~(10) m~3,输沙量在2005—2015年时段内年均减少量为8.82×10~7 t。(4)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量为5.77×10~(10) m~3/a,占总减水量的76.8%;减沙量为8.44×10~7 t/a,占总减沙量的95.7%。[结论]研究区内水沙均呈减少趋势,其中输沙量减少显著。降水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减水减沙量的比值约为4∶1。  相似文献   
970.
[目的]对砒砂岩侵蚀岩性机理、抗蚀促生机理与技术,以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为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通过揭示砒砂岩侵蚀岩性机理,利用聚合改性方法,研发了用于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的抗蚀促生新材料,进行了示范应用,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进行讨论。[结果]砒砂岩部分化学成分性质活跃、岩石结构不稳定及部分岩石成分遇水膨胀导致孔隙关闭为易蚀的机理所在;通过包裹—聚合改性,研发的抗蚀促生材料可以在砒砂岩表面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了具有包裹层的单体改性颗粒,起到了疏水保水及防胀作用,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抗蚀促生材料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紫外线降解、耐风蚀抗冻融、耐水解等性能,且对土壤、水质不会形成污染。[结论]根据野外试验观测,应用抗蚀促生技术可以使全坡面径流试验区的产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少70%和90%以上,示范小流域的植被覆盖度由25%提高到75%以上,实现了抗蚀促生功能一体化,为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