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497篇
农学   276篇
基础科学   281篇
  360篇
综合类   2351篇
农作物   305篇
水产渔业   356篇
畜牧兽医   1140篇
园艺   376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P/Cd摩尔配比分别为0,2∶3,3∶2,2∶1,4∶1进行了不同磷肥钝化修复Cd污染土壤试验。采用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和形态分析法评价了磷酸氢二铵(DAP)、磷酸二氢钾(MPP)、过磷酸钙(SSP)和磷酸钙(TCP)对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磷肥的钝化效果依次为:MPPDAPSSPTCP,4种磷肥的钝化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中TCLP提取态Cd含量,在磷肥剂量水平P/Cd为4∶1时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最佳,最大降低幅度为49%;添加磷肥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相同磷水平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高低次序为:MPPDAPSSPTCP,TCLP提取态Cd含量随土壤速效磷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R=-0.903**);DAP,MPP,SSP和TCP处理后交换态Cd的浓度降幅分别为23.75%,39.06%,16.60%和18.36%,而碳酸盐结合态(WS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e-Mn-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Cd的含量均有所升高,表明磷素是通过改变Cd的存在形态而降低其有效态含量的。  相似文献   
992.
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刺桐姬小蜂在刺桐叶片上产卵危害及虫瘿分布特点,调查了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近叶柄处主脉两侧中下部区域,单个和2个虫瘿团的形式出现频次高于50%,以1~15个虫瘿团形式出现的虫瘿数量是相近的;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其分布形式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变化呈幂方程形式增大,平均为10.9个;虫瘿聚集程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着虫瘿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虫瘿由均匀型格局向聚集型格局相互转化过程中聚集临界密度为每叶22.8个.  相似文献   
993.
甘春20号配麦面粉和面片色泽及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配麦比例对面粉色泽、面片色泽及其褐变的影响,将甘春20号与普通小麦高台麦和宁春18号的籽粒按不同比例(重量比)进行配麦,测定配麦面粉色泽和面片色泽及褐变情况.结果表明,甘春20号的面粉色泽最差,在甘春20号中搭配70%的高台麦或90%的宁春18号,其面粉色泽较好.新鲜面片的色泽以甘春20号搭配90%的宁春18号最好;贮藏12和24h后的面片色泽以甘春20号搭配90%的高台麦最好.面片褐变现象在12h内以甘春20号较严重,在甘春20号中搭配90%的高台麦可显著减轻褐变程度.在贮藏期间,面粉颗粒度、配麦比例和PPO活性对褐变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随机选用16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研究轻微至中度热应激对其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影响。结果表明:(1)泌乳牛在轻微热应激期(THI 74.5±1.0)的生理常数指标与非热应激期(THI 65.2±4.1)差异均不显著(P>0.05);中度热应激期(THI 84.0±2.4)的各项生理常数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热应激期(P<0.05)。从非热应激至中度热应激,THI每升高1,直肠温度上升0.04℃;从轻微至中度热应激,THI每升高1,泌乳牛的呼吸频率增加3.4次/min,脉搏增加2.6次/min。(2)在轻微和中度热应激期泌乳牛产奶量分别下降13.8%和26.9%(P<0.01),产奶量与TH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 -0.82),THI每上升1,产奶量下降1.9%。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深入了解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方法】以云南有代表性的61个梨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果实16个描述型性状和7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变异类型和多样性分析,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果实香气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的16个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其中果实形状和果实成熟期的变异类型最多。各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5~1.88之间。19个梨地方品种果实在成熟时果皮分别着鲜红、淡红、粉红、暗红等不同盖色。7个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25%~61.79%之间,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H’)为1.676~2.080,果实纵径、果柄长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供试地方品种,WIW(硫化氢类)、W5S(氮氧化物)、W2W(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等3个传感器在模式识别中起主要作用。【结论】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描述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数量型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筛选出会泽火瓢梨等7个果皮着鲜红色的品种可作为红色梨选育的优异资源。电子鼻技术可以区分61个云南梨地方品种,可用作地方品种鉴定的辅...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城市环境问题得以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着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开展农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在“后喻文化”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在校中小学生利用“文化反哺”形式开展农民环境教育成为一种可能。同时,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诸多措施又为这一形式的推广提供了现实的支撑。因此,通过邀请家长与学生一道参与环保专题活动、利用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把环境知识传播给家长、让学生带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等“小手拉大手”活动措施,开展农民环境知识和意识的“反哺”教育不失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7.
1病因 1.1皱胃弛缓论认为高产奶牛饲喂大量精料是奶牛皱胃变位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介绍,经产奶牛日喂精料3~4kg时,发病率为0.12%,精料增加到6.5~7kg时,发病率可达1.3%.主要因为高精料日粮在奶牛瘤胃中促使食物向皱胃移动,并且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皱胃和十二指肠.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不全,通过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反射性的抑制皱胃运动,引起皱胃弛缓,并导致皱胃扩张、幽门后移等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998.
山西省滹沱河水环境综合质量的马尔柯夫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马尔柯夫水质动态分析法研究了山西省滹沱河7个断面的水环境综合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滹沱河7断面水环境综合质量的进步度指数的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济胜桥<定襄桥<忻口桥<乔儿沟<代县桥<崞阳桥<南庄。滹沱河水质环境综合质量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性,忻口桥至济胜桥之间有明显的峰值,是污染较严重河段,整体呈现出中间水质污染严重两头水质良好的趋势。滹沱河水环境综合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趋于污染加重,Ⅴ类水质的范围在扩大,Ⅲ类水质的范围在缩小。滹沱河水质环境综合质量受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对那坡县种植桉树速丰林施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那坡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提出按树基肥可采用总养分20%~25%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追肥可采用总养分为30%~45%的无机复混肥料或25%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并适当添加微肥;基肥在种植按树前1周左右施入,第1次追肥可在定植后20~30天,每株施0.25~0.50kg;第2年、第3年可分别各追肥1次,数量为0.50 kg/株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00.
NaCl胁迫对3种榆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盐碱地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木栓榆(Ulmus thomasiiSarg.)、厚叶榆(U.crassifolia)和白榆(U.pumila)的1年生盆栽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C)、叶绿素(Chl)、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等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种幼苗的Pro含量均逐渐增加,初期上升不明显,中后期增加显著,但木栓榆和厚叶榆Pro增幅比白榆小;白榆叶片RC上升最大,木栓榆最小;白榆的MDA增加最明显,厚叶榆也很明显,但增幅不大,木栓榆MDA增幅最小,膜系统最稳定。3种榆树幼苗初、中期的SS含量均迅速增加,后期均先升后降,再回落到各自的最低点;3种幼苗Chla/Chlb值呈上升趋势,白榆Chl总量下降明显,木栓榆和厚叶榆降幅不很明显。综合各项指标,木栓榆、厚叶榆抗盐能力较强,白榆抗盐能力较弱,属中等耐盐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