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讨适合苹果幼园套种的大豆品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苹果幼园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套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差异,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中黄13产量最高为3 682.5 kg·hm~(-2);株高与产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第一类株高中等、产量最高;第二类株高低、产量适中;第三类株高最高、产量最低。株高64 cm左右、百粒重22.39 g左右的大豆品种及其类似品种在苹果幼园套种大豆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23.
延安市小杂粮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杂粮是延安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的传统作物,种植区域遍布全市13个县(区)。据2001-2006年度统计,延安市粮食平均年种植面积22.7万hm^2,总产64.95万t;小杂粮平均年种植面积6.23万hm^2,总产9.9万t,分别占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27.6%和15.3%。小杂粮在我市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有谷子、糜子、荞麦、双青豆、芸豆、绿豆、红小豆、豇豆、豌豆、扁豆、蚕豆等。近年来,我们通过引种、杂交选育、试验、示范,筛选出了晋谷21、延谷11号、延谷12号、太选2号等谷子品种,榆荞3号、榆荞4号、固引1号等荞麦品种,中绿1号、大明绿豆、兴绿1号、冀绿2号等绿豆品种,天津红、冀红2号、冀红5号等红小豆品种,龙眼1号黑芸豆、英国红芸豆等品种,使我市小杂粮具有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4.
陕西省大豆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大豆品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加快我省大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
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时空变化,明确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特性演变趋势。利用回归、多样性指数评价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单产和品质的时空演变特征。陕西省大豆育成品种质量性状结荚习性以亚有限居多(54.5%),花色以白花居多(54.5%),茸毛色以棕毛(68.2%)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育期、分枝、单株荚数、百粒重、单产、粗蛋白有增加的趋势,株高、单荚粒数、粗脂肪有下降的趋势;单荚粒数、百粒重和粗脂肪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1.61,1.54、1.53和1.51);株高、分枝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1.42,1.48)。矮秆、多分枝、高蛋白和生育期适中是陕西省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
根瘤菌和氮素对大豆植株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了解延安地区大豆植株特性及其产量对根瘤菌和氮素的响应,在接种根瘤菌的情况下,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N0)、50%(N50)、75%(N75),研究不同浓度的氮肥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以T1:150kg·hm~(-2)重过磷酸钙+75kg·hm~(-2)硫酸钾为底肥作空白对照,T2:底肥+根瘤菌,T3:底肥+根瘤菌+60kg·hm~(-2)氮肥,T4:底肥+60kg·hm~(-2)氮肥,T5:根瘤菌+60kg·hm~(-2)氮肥,研究不同配比的根瘤菌与氮肥对大豆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的大豆植株,根部根瘤数量增多,且干重也相应的增大;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随氮肥的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50为最佳施氮量;T3复合处理下,大豆成熟期生理性状高于其它处理。在接种根瘤菌剂情况下,配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使大豆植株的各项生理特性达到最大值,同时达到大豆丰产;氮素浓度使用不当会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浓度过低不利于根瘤的形成,过高对根瘤的固氮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究大豆的开花潜力及损失补偿能力,本研究以生育期相近但结荚习性不同的中黄13、邯豆5号和Williams 82为材料,设置短期连续摘花处理(3,5和7 d)和长期连续摘花处理,研究摘花处理对大豆开花动态、结荚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期播种条件下,大豆材料的自然开花动态与结荚习性有关,但其总花数差异不大.其中...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延安市大豆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认为延安市大豆生产落后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发展,使大豆作为延安的一个后续产业,为农民增收拓宽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29.
陕西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近年来大豆生产、育种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大豆产区频繁出现症青,严重威胁本地的大豆生产。本研究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干热浪胁迫,在大豆花荚期(R2-R4)进行持续3 d和7 d的干热胁迫处理,探究干热浪与大豆症青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盛花期遭遇持续3 d的模拟干热浪处理后,大豆植株生长正常,而持续7 d的处理则导致部分大豆植株出现症青。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从盛花期(R2期)到盛荚期(R4期)任何一个阶段遭遇连续7 d的模拟干热浪胁迫,都会导致大豆植株有效荚数和正常粒数严重下降,其中有效荚数降幅顺序为R3(85.14%)>R2(62.12%)>R4(50.97%),正常粒数降幅顺序为R3(81.02%)>R2(60.00%)>R4(56.32%)。因此,结荚初期(R3)持续7 d的模拟干热浪胁迫可导致大豆症青发生。同时提出,将大豆症青划分为荚而不实型、无荚型、局部型和全株滞育型四种类型。建议用底部节位新叶再生和花芽再分化现象进行大豆症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