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536篇
农学   318篇
基础科学   311篇
  384篇
综合类   2815篇
农作物   329篇
水产渔业   397篇
畜牧兽医   1253篇
园艺   592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关中地区土壤发育与演化的历史,企图揭示在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土地高强度利用、施肥与耕作制度的变更等对土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定自然条件及土地利用类型一致的聚居村庄,在水平距离仅600 m的范围内,按照辐射线状采集农田土样,并参照了该地区1982年土壤普查数据采集信息,采用“横向参照标准方法”和“纵向(时间)标准方法”,研究农田土壤钙素的演化趋势。【结果】在水平尺度上距村庄0-400 m范围内表层0-40 cm土壤碳酸钙、交换性钙含量的水平变化均不够明显,在400-600 m处却明显增大,在0-600 m的范围内土壤水溶性钙含量随距村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垂直尺度上不同水平距离处0-20 cm土壤碳酸钙含量均低于20-40 cm,而交换性钙和水溶性钙含量高于20-40 cm。在距村庄50 m处的剖面0-40 cm土层碳酸钙含量既低于距村庄500 m处,也低于1982年地区内土壤剖面同层的含量,而40 cm以下土壤碳酸钙含量明显增加。50 m处0-100 cm土壤钙素总贮量明显高于500 m处。表层0-40 cm土层交换性钙在村庄附近土壤中递减、水溶性钙含量递增。【结论】在无自然因素差异的有限水平空间范围内,高强度集约化土地利用以及密集型技术措施施行,明显驱动和加速了农田土壤钙素的淋失与淀积,导致土壤钙素的空间变异性及农田土壤表层钙素的隐型退化,这警示人们高度关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健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试验选用3种农药,同时在金岛1号和汉都99两个玉米品种上进行玉米灰斑病防治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在汉都99品种玉米灰斑病防治试验区防效最显著,于第二次防后20 d,10%苯醚甲环唑WG 1 000倍液防效为64.0%~80.6%,平均71.1%;25%丙环唑EC 1 500倍液防效为65.6%~82.4%,平均74.1%;430 g·L~(-1)戊唑醇SC 2 000倍液防效为61.7%~80.3%,平均71.2%。测产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平均百粒重较未防对照区增加2.2~2.9 g,667 m2平均玉米产量较未防对照区增加23.6~42.2 kg,增幅为6.2%~11.1%。  相似文献   
993.
湖北省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典型调研法和定点监测法对湖北鄂东大别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以及鄂南幕阜山4大优势茶区的10个茶叶主产县(市、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监管等多环节、多角度开展了连续3年的定点监测和调研工作。根据所获取的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情况、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监测数据等资料,明晰了湖北省茶叶生产、加工、监管及产品安全现状,揭示了农户茶叶种植规模小,监管体制建设不到位,生产者质量安全认知存在两大误区,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推行监管"一盘棋"模式、抓住产业"关键大多数"、选择适宜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模式,推进质量安全技术创新等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综述了巨大口蘑在生物学特性、食用和药用作用及营养和经济价值、野生菌种的分离与驯化、栽培料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巨大口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巨大口蘑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5.
按照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总体部署,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岗位团队成员围绕筛选早熟高产、抗倒耐密、适宜机械化种植的主推玉米新品种的任务指标,2015年开设了河北省春播玉米品种筛选与评价试验. 1 试验目的 对近年通过河北省或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推广种植的早熟高产、抗倒耐密、适宜机收的春播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为筛选确定河北省春播区主推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省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2BMQF-6A型雷沃播种机的作业进行跟踪查测,以及对机具用户走访,检验引进的高精尖播种机在阜新地区作业后的适应性、经济型、先进性技术指标,通过数据信息科学分析,客观评价,为农业生产选择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适宜阜新市区域内玉米生产条件的推广机型。  相似文献   
997.
在郁闭杨树林地间作麦冬,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2年生麦冬的地上部分鲜重及分蘖株数的影响不大,但对麦冬块根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施肥的对照,块根鲜重分别增加了179%、196%、342%,块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70%、177%、294%。在复合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鸡粪用量到15 000 kg/hm~2,麦冬块根鲜、干重分别为2 861 kg/hm~2、1 408 kg/hm~2,相比鸡粪用量3 75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58.8%、46.1%;相比鸡粪用量7 50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49.2%、42.5%。施肥还有助于提高麦冬块根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998.
肉桂树皮产量预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年生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99株解析木的测量数据,采用线性、幂函数、对数、指数以及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项式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得到最优模型方程式W=0.973+0.007D~2H-0.000 000 73(D_2H)~2,相关系数R~2为0.957,预估精度P达到96.845%,平均相对误差为2.153%,且通过了预测值和估计值成对样本T检验。  相似文献   
999.
以东兴桂(Cinnamomum cassia)、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3个不同品种肉桂为试验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分析了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_2(C_i)、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及水分利用率(R_(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并且比较了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α)和暗呼吸速率(R_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P_(max)均小于10.0μmol/(m~2·s),LSP小于或接近600.0μmol/(m~2·s).西江桂的LCP、LSP最小,表明西江桂耐弱光,但不耐强光。清化桂的P_(max)仅次于西江桂,LCP居中,LSP则最大,表明清化桂适应光环境的范围最广,且较耐强光。东兴桂的P_(max)最小,LCP最大,LSP居中,表明东兴桂耐弱光的能力最差,耐强光能力居中。通过比较不同肉桂品种的光合能力差异,发现西江桂比较耐弱光,更适合复层林经营或选择阴坡或半阴坡造林。  相似文献   
1000.
30%度锐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和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其中以度锐75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且差异显著。30%度锐600 m L/hm2处理药后30 d、60 d的防治效果与3.6%杀虫双颗粒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30%度锐3个不同处理,于药后130 d、160 d、190 d对宿根蔗绵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而杀虫双的防治效果只有27.81%~8.20%,且防治效果随着时间延长递减。30%度锐3个不同处理间的甘蔗平均锤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杀虫双和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说明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量建议为600~750 m 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