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的特点,全面阐述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不同因子对茶叶品质构成因素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种植密度、土壤物理性状、光照强度、肥料种类、采摘方式等因子对茶叶品质构成因素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密度比较,以中密度茶叶品质最好;土壤物理性状越好,则茶叶品质也越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下降,而茶叶品质则提高;有机肥对绿茶品质有升有降,但长期来看有提高作用,对红茶品质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3.
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核心种质的概念、原理和研究内容要求,提出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构想,为贵州创新育种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人工生态茶园光效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生态茶园光效能研究得到光效能较纯茶园提高40.80%-55.34%,人工生态茶园光利用结构趋向合理优化,改善了茶园光的质量,促进茶园有益生物的生长发育,抑制了病虫的危害,了茶园生态系统能流循环,促进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5.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快对贵州现有茶树资源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掘,建立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对建立该数据库的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并说明建立的重要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正> 四川省马铃薯常年栽培面积600万亩(含秋季,下同),总产10亿公斤(折粮,下同),是我省重要的粮食、饲料及蔬菜兼用作物,特别是盆周山区人民群众的主要粮食作物和养猪业不可少的饲料.马铃薯生育期短,宜种范围广,也是低山、浅丘、平坝地区复种间套,进行土地深度开发,提高温光利用率,促进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随着我省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加工、市场、外贸的发展,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对我省粮食再上新台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的发展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川芋彩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杂交组合(C92.140×C93.154)选育而成的,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早熟特色马铃薯,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1 592 kg/667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22.2%。鲜薯块茎淀粉含量15.6%,干物质21.5%,还原糖0.23%,维生素C14.5 mg/100 g FW,花青素0.76 mg/kg。它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储藏性优于‘川芋56’。适宜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低山区、平丘陵区,以及甘孜、阿坝的高山高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8.
<正> 青枯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世界性细菌病害,尤其在热带、亚热带、夏秋季节炎热的温带地区病害严重,常导致大幅度减产。70年代以来,此病在我省马铃薯一些产区迅速蔓延,特别是浅丘平坝区(1500米以下地区)发生严重,轻者一般减产10~30%,重者50%以上,已经成为限制我省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1980年彭县通济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定点定位的方法。对自然干旱条件下茶园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土壤的各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为10.46%~33.08%。在干旱前期各种酶活性相对较稳定。但过氧化氢酶反应增强;在干旱中期脲酶、过氧化氢酶下降幅度大;转化酶在干旱全过程中一直较稳定,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0.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标准个人计算机平台—PC(包括PC/IPC、Macin—tosh、工作站等)的虚拟仪器技术正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应用工具。为此,概括了虚拟仪器的发展、特点及系统构成,简述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生产、监控、检测、管理、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