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不同滴灌施肥水平对北疆棉花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为探讨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0.6、F0.8、F1.0、F1.2和F1.4)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水肥互作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2 a的大田试验表明:2 a的W1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均低于60 cm且叶面积指数小于3.2,除2013年W2F0.6处理外,W2和W3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介于60~71 cm且叶面积指数介于3.4~4.2,其中W3F1.0,W3F1.2和W3F1.4处理2 a有效铃数均在6.8个/株以上且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棉花有效铃数比百铃质量对水肥更加敏感。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为W2F1.0,2 a分别为1.65和1.52 kg/m3,比产量最高的W3F1.0处理高12%和6%,但其产量比W3F1.0下降约5%。在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在10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灌水量在8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低于最高籽棉产量约5%的籽棉产量和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节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灌水量80%ETC、N-P2O5-K2O 250-100-50 kg/hm2为最佳滴灌施肥策略。该研究可为北疆棉花实施有效的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筛选适宜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了耕层(0~40cm土层)不同墒度条件下滴灌春小麦旗叶SPAD值、灌浆期光合和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拔节至乳熟期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显著降低旗叶SPAD值(P0.05),乳熟期增加土壤墒度延缓了叶片衰老。在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随土壤墒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在15∶00时T4处理(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收获阶段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6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墒度处理T5(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收获阶段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85%和70%)最低;气孔导度(Gs)在15∶00时显著降低后,在17∶00时又逐渐升高,且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同Gs一致;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等随土壤墒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土壤墒度较低处理的qP相对较低,NPQ较高;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对土壤墒度最敏感,千粒重次之。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苗期-拔节、孕穗-乳熟和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75%~80%和60%~65%是滴灌春小麦获得高产的最佳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3.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Gs均有所降低,PnTr成熟期下降显著(P<0.05);亏缺灌溉(T1)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 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磷的形态影响着其施入土壤后的移动分布。研究滴灌施肥中不同水溶性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为滴灌玉米生产中的磷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2020年在新疆石河子市实验站开展滴灌玉米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磷酸脲(UP)、磷酸二氢钾(MKP)、聚磷酸铵(APP)、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不施磷肥(CK) 6个处理,除CK不施磷肥外,其余处理灌溉量及氮磷钾投入量均相同。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在滴头下、根系、宽行3个位点,在垂直方向0—10、10—20、20—40 cm处采集土样,测定pH、速效磷和全磷含量。采集玉米地上部植物样品,测定茎、叶、穗器官磷素含量。在完熟期测产,计算磷肥利用效率等指标。  【结果】  与DAP和CK处理相比,UP处理能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pH,开花期UP处理土壤pH较CK和DAP分别降低了0.20和0.32个单位,成熟期分别降低了0.24和0.31个单位,MAP、APP和MKP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滴头下0—10 cm土层土壤pH。UP处理土壤有效磷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最均匀,APP处理1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UP和MAP。玉米开花期APP、UP、MAP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DAP分别增加了65.47%、44.18%和23.14%,成熟期分别增加了58.08%、40.13%和127.89%。APP处理的玉米穗、叶和总磷素积累量均最高,开花期较DAP分别显著增加了29.22%、43.97%和22.43%,成熟期较DAP分别增加了65.39%、26.63%和50.60%。APP、UP、MAP处理的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较DAP分别增产了18.03%、11.64%和9.46%,磷肥利用率分别较DAP增加了29.62个百分点、13.65个百分点和9.93个百分点。APP处理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DAP增加了18.03%和174.9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和磷素积累量与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正相关,与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负相关或相关性较弱。  【结论】  速效磷的分布与土壤pH的变化高度一致。酸性水溶性磷肥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玉米根系周围土壤pH,磷酸脲的影响范围可达滴头周围0—40 cm土层,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铵和磷酸一铵仅在滴头周围0—10 cm土层范围内有影响,而磷酸二铵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滴施磷酸脲土壤中速效磷在0—40 cm土层中的分布较均匀,其在10—2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低于聚磷酸铵并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磷肥利用率与10—2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因此,滴施聚磷酸铵的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高于其它磷肥处理。综合3年试验结果,在新疆滴灌玉米生产中,水溶性磷肥中以聚磷酸铵最优,其次是磷酸脲和磷酸一铵等酸性磷肥,应减少磷酸二铵等碱性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5.
以引进越心、章姬、香野、枥乙女、圣诞红、点雪、艳丽、京藏香、妙香7号、桃熏、红颜等11个草莓品种为试验对象,从物候期、成活率、植物学性状、果实特征、经济性状、抗病性上对11个草莓品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筛选出适宜于当前第九师设施草莓栽培中较为理想的优质草莓品种。结果为:红颜99和圣诞红草莓品种成活率在90%以上,植株生长势强,整齐度好,果形好看、果实大、果肉鲜红、有光泽、果味酸甜可口、实心、髓心小、畸形果少,耐贮运性好,可作为为九师日光温室草莓种植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6.
授粉是设施草莓坐果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1],为了解熊蜂授粉对设施草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人工蘸粉、喷施激素和熊蜂授粉方式开展设施草莓授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熊蜂授粉设施草莓在果品外观、座果率、品质、单果重和产量上优于喷施激素和人工醮花授粉方式,在畸形果率上显著低于人工醮花和喷施激素授粉方式,熊蜂授粉是设施草莓授粉的首先方式。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18年在新疆石河子进行了不同灌溉量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溉量D1(2 400 m3/hm~2)、D2 (4 800 m3/hm~2)、D3 (6 000 m3/hm~2)对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玉米的生物量(干重)逐渐增高;而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玉米的叶、穗、茎的生物量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灌溉量为4 800 m3/hm~2时,玉米地上部分总的生物量最高,干重达到226.65 g/株;玉米籽粒重、穗长、行数、列数和单产均最高,单产达1 075.72 kg/667 m~2。  相似文献   
28.
基于控墒补灌的春小麦滴灌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北疆绿洲区滴灌春小麦的灌溉制度,采用控墒补灌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光合特征、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花期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显著(P<0.05)升高。小麦旗叶各时期净光合(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显著(P<0.05)升高,而胞间CO2浓度( Ci )变化趋势相反;过量灌溉T5各时期 Gs均有所降低,Pn和Tr成熟期下降显著( P<0.05);亏缺灌溉(T1) Pn峰值提前至孕穗期,各时期WUE均最低、LS最高。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花前同化物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随墒度随灌水量增加显著( P<0.05)降低。二次曲线拟合表明,灌水量为371 mm时可取得7450 kg·hm-2的高产,灌溉频率约每7 d灌1次是本地区春小麦的最佳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29.
滴施不同水溶肥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类型水溶肥对滴灌玉米生产的影响,验证专利配方施肥及施用方法对玉米生产的效果。研究了专利配方施肥(X7)、磷酸脲(X1)、氨基酸粉(X2)、腐植酸钾(X3)、水溶性纳米有机肥(X4)、含氨基酸水溶肥(X5)、含氨基酸水溶肥半量(X6)和不施肥(X8,CK)8个处理6种新型水溶肥料对玉米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滴施氨基酸粉和腐植酸钾能够提早玉米发芽,两处理一周的出苗率均超过50%;氨基酸粉、腐植酸钾和磷酸脲能够促进滴灌玉米发芽率,发芽率均超过90%。(2)专利配方施肥叶面积指数LAI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专利配方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生长,整株生物量为:拔节期,X7X5X6X3X4X1X2X8;开花期,X7X6X5X4X2X1X3X8;成熟期,X2X6X7X4X3X5X1X8。(4)含氨基酸水溶肥的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效率对籽粒贡献率最高,显著高于专利配方施肥处理,干物质转移对籽粒贡献率可达43.36%。(5)含氨基酸水溶肥和专利配方施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较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44.5%和46.5%。  相似文献   
30.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