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PHA体内直接注射法制备了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日本黄姑鱼N.japonica肾组织的染色体制片,并对两种鱼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日本黄姑鱼的核型公式为:2n=48t,NF=48.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94±0.33,最短为3.06±0.20;日本黄姑鱼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68±0.22,最短为2.66±0.14.收集文献报道的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研究资料,包括双棘黄姑鱼N.diacanthus、(鱼免)状黄姑鱼N.miichthioide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核型,应用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姑鱼和双棘黄姑鱼以及(鱼免)状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大黄鱼与(鱼免)状黄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核型进化距离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5种鱼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92.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舟山牙鲆稚幼鱼摄食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1)全黑暗和全亮试验组增长率最小,仅为5.0%和5.9%,成活率最低;光照16h和12h组幼鱼的成活率最高,均为100%,光照12h时牙鲆幼鱼摄食强度最大,幼鱼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2)光照强度为500lx时,牙鲆幼鱼日摄食强度最大,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相似文献   
93.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4.
采用单个体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纯化饲料(A组)、活饵料(章鱼和缢蛏, B组)和混合投喂(纯化饲料和活饵料有规律地交替使用,C组)对三疣梭子蟹幼蟹(初体重0.5 g左右)成活、生长性能、肝胰腺指数(HSI)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3组幼蟹的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均在70%~80%之间; (2) A组和B组幼蟹的增重率、蜕壳周期、特定增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C组幼蟹的第二次蜕壳周期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其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3) 3种投喂方式的饵料对幼蟹的肝胰腺指数及其蛋白和脂肪含量影响显著,A组幼蟹肝胰腺指数及其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但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组;(4) 就脂肪酸组成而言, A组肝胰腺和躯体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其它两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因此,研制的纯化饲料可以使三疣梭子蟹幼蟹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为进一步开展梭子蟹幼蟹营养需求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不同投饲率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一种饲料5个投喂水平(鱼体重1.0%、2.0%、3.0%、4.0%、5.0%)在水温26~28℃的条件下对日本黄姑鱼幼鱼(26.85±1.69g)进行了40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随着投饲率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随着投饲率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的趋势;鱼体的水分含量随投饲率的增加而下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投饲率的增加而升高,投饲率对灰分无影响。根据最大相对增重率和最大饲料利用率,确定日本黄姑鱼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6~28℃时为3.0%。  相似文献   
96.
矛尾复(魚叚)虎鱼Syneehogobius hast(Temminek and Schlegel),俗称海鲶鱼、泥鱼,属鲈形目、(魚叚)虎鱼科、复(魚叚)虎鱼属,矛尾复(魚叚)虎鱼分布甚广,我国沿海以及朝鲜、日本直到爪哇等地的近海或咸淡水域均有分布.该鱼具有广盐广温、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其市场价位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开展近海人工养殖和垂钓业的适宜品种.目前本省有的养殖户已经进行了矛尾复(魚叚)虎鱼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苗种主要是采集的天然苗,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苗种供应也不稳定,大大影响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不同饵料饲养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粗灰分含量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种PUFA。摄食小杂鱼组的∑ω3PUFA[(30.39±2.29)%]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34.40±3.32)%](P<0.05),其中小杂鱼组的EPA+DHA的总量为(29.27±2.33)%,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33.47±3.36)%(P<0.05);摄食小杂鱼组的∑ω6PUFA为(6.01±0.31)%,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的(5.06±0.37)%(P<0.05)。综合来看,两组褐牙鲆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摄食小杂鱼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营养较好,而摄食人工饲料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较好,两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98.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虾类养殖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常用的EHP检测方法是以核糖体18S基因为靶基因的PCR检测,但由于18S基因的高度保守性,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扩增问题.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方法,得到了特异性较高的EHP孢壁蛋白2(spore ...  相似文献   
99.
为开发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别分子鉴定方法,分析比对了雌性中华鳖基因组中SBNO1基因2个拷贝的序列信息,筛选出1处内含子长度差异,设计引物进行雌雄个体PCR扩增检测和测序验证;并进一步以48只雌雄中华鳖基因组为样本进行准确率检验。结果显示,雌性中华鳖扩增产物为2 031 bp和1 624 bp双带,雄性中华鳖扩增产物为2 031 bp单一带。结合解剖学性别鉴定记录,48只雌雄中华鳖性别分子鉴定的判别准确率为100%。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微创、简便快捷的中华鳖性别分子鉴定方法,为中华鳖单性养殖和性控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正>山塘指毗邻山谷坡地修建、坝高5 m以上,且具有泄洪和输水建筑物、需水量为1万~10万m3水体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山塘在我国广大山区发挥着供应饮用水、提供灌溉水源、平衡调节供水、稳定山区生态系统等多种功能,还是我国发展水产养殖的重要区域。浙江全省共有山塘2万余座,总容积6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