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过对绿豆种子蛋白质乳化能力及乳浊液5种因素对乳化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的乳化能力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乳化能力达到最大值,之后蛋白质浓度再增加,乳化能力下降。形成乳浊液的5种因素对乳浊液的乳化活性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桑葚酒酿造菌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酒的酿造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和所用酵母的性能有关,以陕西红果2号桑葚为原料,对4种不同的酿酒酵母在15~20℃条件下进行发酵试验,通过其对桑葚汁的发酵能力、发酵特性及发酵所得桑葚酒的品质的对比,筛选出法国KD活性干酵母为最佳桑葚酒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43.
绿豆淀粉的提取和绿豆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比较了绿豆淀粉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研究了绿豆淀粉的组成及粘度特性。结果表明:两个绿豆品种的淀粉含量均超过50%,其中直链淀粉为58%~59%,支链淀粉占27%~28%,并发现绿豆淀粉难于糊化而糊化后则易于老化。  相似文献   
44.
沙棘复合果汁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原汁经真空加热处理,胡萝卜经蒸汽软化,以0.1%蔗糖酯与0.01%黄原胶为稳定剂,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配方选择。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沙棘原汁8%、胡萝卜4%、糖酸比35。经加工制成的沙棘复合果汁,色泽为橙黄色,沙棘风味浓郁,外观为均匀混浊状,可溶性固形物≥15%,总酸(以柠檬酸汁)≥0.35%,维生素C≥50mg/100mL。  相似文献   
45.
银杏植株中内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银杏的皮、茎、叶和果实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得到了128株内生菌并经摇瓶培养后用HPLC-UV分析了各菌株产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结果表明:8株菌能产黄酮类化合物,其中7株为真菌,1株为放线菌;1株产槲皮素,3株产山萘酚,1株同时产槲皮素和异鼠李素,3株同时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最高质量浓度可达8.51mg/L。同时,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的菌株全部分离自银杏的根,其它菌株来自茎或叶,没有从果实中分离到黄酮产生菌。  相似文献   
46.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灵芝富锌率的发酵环境条件进行筛选,所选取的3个关键因子为: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和摇床转速。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灵芝富锌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研究,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可知,当培养基初始pH 8.30、接种量11.1%、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26℃、装液量0.32 mL/mL时,可获得最大灵芝富锌率,最大预测值31.01%。  相似文献   
47.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苹果中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Florisil)层析净化、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方法,对苹果中的氯氟氰菊酯残留进行了测定。本研究对苹果样品中农药残留提取采用乙腈代替传统的丙酮-石油醚作为提取剂,提取率高,提取溶液干净。通过Florisil层析柱净化,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既节省了溶剂用量、时间,又简化了预处理步骤。隔垫吹扫和玻璃衬管内填充玻璃棉消除了因样品蒸发的反扩散、吸附和垫片流失所造成的色谱峰拖尾和鬼峰的干扰。本方法得到的苹果全果、果皮和果肉中氯氟氰菊酯添加回收率分别达到92.54%±2.3%~103.32%±4.4%、96.00%±2.8%~101.23%±2.9%和92.50%±3.6%~104.02%±2.9%;氯氟氰菊酯的最小检出限为5.70×10-11g,方法简单、快速,且回收率和灵敏度高,变异系数小。  相似文献   
48.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9.
贺江  樊明涛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754-1756,1788
[目的]比较不同酿造方法所得苹果醋的品种,筛选出最佳的苹果醋酿造方法。[方法]对三种传统酿造方法和一种本课题组前期新建酿造方法所得苹果醋的品质进行了分析。三种传统酿造方法分别为固态发酵法(SSF)、液态发酵法(LSF)和固定化发酵法(IMF);新建酿造方法为多菌种共固定法(MMCT),即采用酿酒酵母、产香酵母以及乳酸菌的共固定颗粒(比例为6:3:1)进行酒精发酵,再利用固定化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结果]采用多菌种共固定技术酿造所得苹果醋的总体品质最好,其总酸含量为3.845g/100ml,不挥发性酸含量为0.600g/100ml,氨基态氮含量高于0.510g/100ml,香气成分构成与固态发酵法所得苹果醋最为相似。[结论]多菌种共固定技术最适合用于高品质苹果醋的酿造,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为筛选较适合的酒酒球菌膜脂肪酸提取和皂化方法,采用5种不同脂肪酸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酒酒球菌SD-2a膜脂肪酸成分,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先提取脂肪酸再采用NaOCH3甲酯化脂肪酸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和完整地检出酒酒球菌SD-2a的12种膜脂肪酸,相对标准误差(RSD)≤5%,特别对于环丙烷脂肪酸的检测效果较好,RSD=2%;独立的脂肪酸提取步骤对细菌膜脂肪酸分析是必要的,包含脂肪酸提取的样品处理方法比不包含脂肪酸提取的方法多检出3种脂肪酸,RSD均≤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