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常常见到症状相似、疾病不同,且均对罗非鱼危害严重的暴发性流行病,2006年在漳州长泰暴发这样一种细菌性流行病。这种疾病以“突眼”为症状,死亡率高达15%~20%,损失惨重。针对这种“突眼”症状的疾病,特介绍如下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2.
太子参多糖是太子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对太子参中粗多糖的热水浴加热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料液比1∶20,温度100℃,回流提取90min,提取3次。用Sevage法、三氯乙酸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3种方法对太子参粗多糖去除蛋白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的蛋白质去除效果较好,其多糖纯度为81.2%,蛋白含量为9.93%,蛋白去除率为60.14%。  相似文献   
83.
从腹腔积液、肠道发炎、肛门红肿,体表溃烂等症状大刺鳅的肝、肾等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MaG170114NA。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试验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产生死亡。从人工感染鱼体分离纯化得到菌株MaG170808NA,再次人工感染健康大刺鳅后显示具有比MaG170114NA更强的致病力,证实分离菌株为大刺鳅致病菌。对分离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MaG170114NA对药物敏感性,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红霉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及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粘菌素B等12种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84.
为比较不同开口饵料对似■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采用枝角类、卤虫无节幼体、人工微粒饲料和蛋黄等饵料对似■仔鱼进行21 d喂养。结果显示,枝角类组的存活率最高,达(77.83±1.76)%,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为(63.67±1.76)%,人工微粒饲料组仅为(6.50±1.00)%,蛋黄组在开口摄食10 d累计死亡率已达100%。全长特定生长率以枝角类组最高,其次为卤虫无节幼体组,分别为(7.18±0.55)%/d、(6.94±0.38)%/d,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人工微粒饲料组和蛋黄组分别为(3.75±0.23)%/d和(0.98±0.18)%/d,显著低于枝角类组和卤虫无节幼体组(P0.05)。比较R~2,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似■仔鱼全长、生长曲线方程,但Bertalanffy和Gompertz生长模型拟合的似■仔鱼生长拐点日龄均晚于Logistic生长模型的拟合结果。综上,以枝角类和卤虫无节幼体等动物性饵料生物为开口饵料能显著提高似■仔鱼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在生长曲线拟合度相近的情况下,以Logistic模型对似■仔鱼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似■仔鱼生长拐点在18~19日龄。  相似文献   
85.
大刺鳅常见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开始,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龙岩市的长汀县、永定县和上杭县等地收集野生大刺鳅,通过近年野生亲本驯养、苗种繁育和养成过程观察,对野生亲本、苗种繁育、养成过程的主要病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开展了防治方法探索应用,为大刺鳅苗种繁育和养成中病害防控奠定了一定基础。现将主要病害、流行概况、主要症状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白鲳生长适宜水温为21~32℃,在我国很多地区适宜生长时间较短。因此,放养大规格越冬苗种是淡水白鲳养殖推广并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淡水白鲳苗种越冬过程中,其成活率往往得不到保障,导致越冬苗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越冬生产实践,就提高淡水白鲳苗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进行探讨,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7.
马口鱼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8.
运用随机多态性扩增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欧洲鳗鲡(A. anguilla)、美洲鳗鲡(A. rostrata)、花鳗鲡(A. marmorata)、莫桑比克鳗鲡(A. mossambica)和西里伯斯鳗鲡(A. celebesens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6种鳗鲡的种间特异性、种间相似性和遗传距离.筛选出14个重复性好的RAPD随机引物,分别用于6种鳗鲡基因组DNA的分析,其中,引物S21、S28、S42在6种鳗鲡中所产生的条带均有所差异,可单独或组合作为6个鳗鲡品种鉴别的分子标记.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聚类分析软件包分析6种鳗鲡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种鳗鲡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076 9~0.461 5,差异显著(P<0.05),美洲鳗鲡与欧洲鳗鲡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538 5.依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绘制鳗鲡遗传关系图谱,6种鳗鲡分为2类,其中,美洲鳗鲡与欧洲鳗鲡首先聚类,西里伯斯鳗鲡与这两种鳗鲡聚为一类;同时,莫桑比克鳗鲡与花鳗鲡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日本鳗鲡的亲缘关系渐远,这3种鳗鲡聚为一类.结果证实这6种鳗鲡进化分布主要受到地理结构和洋流的影响,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地理位置上远近关系的影响,为鳗鲡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噁喹酸在欧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水温条件下,分别采用口灌和浸浴的给药方式,以20 mg/kg的单剂量混饲口灌及5 mg/L的剂量浸浴18 h给予噁喹酸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不同给药方式下噁喹酸在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欧洲鳗鲡口灌给药后,其血浆和肌肉...  相似文献   
90.
中国南方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广东省以及海南省等地区养殖的患病罗非鱼体内分离、收集到多株致病菌,经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均为无乳链球菌。对这些菌株分别进行了耐药谱测定、分子分型试验以及分子血清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007—2010年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耐药谱基本相似;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试验中,选择5个高变异指数的可变数目重复位点(VNTR)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所有鱼源无乳链球菌菌株为同一MLVA型,而作为对照的牛源无乳链球菌则明显不同;为了对这些菌株进一步分型,分别进行了分子血清型和表面蛋白抗原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血清型均为Ⅰa型,表面蛋白抗原均为alpha-C蛋白。这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鱼源无乳链球菌在基因水平上为同一分子类型,具有相同的起源或传染源。同时也说明,我国南方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在这几年中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这些结果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疫苗研制,疫病监测及药物防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