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坤  樊海平 《农学学报》2017,7(10):60-65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 组,每组3 个平行,其中1 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 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 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 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百草霜”对大刺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4.76%和16.18%(P<0.05),而0.1%组饲料系数降低了30.23%(P<0.05)。添加“百草霜”未影响大刺鳅成活率(P>0.05)。胃蛋白酶在0.5%组最高(P<0.05);肠道及肝脏淀粉酶活力随着“百草霜”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1%和0.5%的大刺鳅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组达到最大(P<0.05),各组肝脏SOD、AKP、A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1%~0.5%的“百草霜”能显著提高大刺鳅酶活性,满足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92.
采用封闭式流水装置,测定2种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即大规格试验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低于小规格试验鱼;不同规格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属于"昼伏夜出型"。综合半刺厚唇鱼的耗氧率、耗氧率昼夜变化节律及窒息点表现,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建议饲料投喂的适宜时间为9:00~11:00和17:00~19:00,同时注意确保养殖水体中溶氧充足。  相似文献   
93.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对象疾病的发生日益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由于水产养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与陆生生物不同,水产用药物饲料应针对养殖对象及其生态特征研制、开发。我国水产药饲的研制、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水产药物饲料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在水产药饲开发时引起重视。 一、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为使摄食的药物产生疗效,要求药饲中的药物被养殖动物吸收后,能分布到预定器官,使这些器官中药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并维持一定时间,这需要对药物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A.V.Rogstad(1991)研究了虹鳟对土霉素的吸收、排泄及在鱼体内的蓄积,结果认为在血液中土霉素的半衰期为11.6天,土霉素首先在血液中浓度达最高值,随时间的延  相似文献   
94.
以人工合成的牛血清白蛋白环丙沙星抗原(CPFX-BSA)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PFX - BSA的McAb,获得1株稳定分泌针对CPFX药物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5G4,腹水效价达1.28×10-6;SDS - PAGE电泳分析CPFX McAb 5C4蛋白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约为50KD和25KD;抗...  相似文献   
95.
复方甲苯咪唑对拟指环虫的杀灭效果和对欧洲鳗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 ℃、28 ℃、30 ℃水温下复方甲苯咪唑对欧 洲鳗的毒性 试验表明: 随水温升 高、药浴时间延长、药物浓度提高, 甲 苯咪唑对欧洲鳗的毒性加 强, 复方 甲苯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对拟指环虫的杀灭率表明甲苯 咪唑对拟指环虫具强杀灭 能力, 左 旋咪唑对拟指环虫无杀灭能力, 可用甲苯咪唑替代复方甲苯咪唑。  相似文献   
96.
由豚鼠气单胞菌引起的欧洲鳗鲡败血症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樊海平 《水产学报》1999,23(3):313-318
从1994年起,欧洲鳗鲡(Anguillaanguilla)发生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其流行时间及地域逐年不断扩展。主要症状为鳃丝水肿溃烂;头部水肿、充血发红;腹部膨大,腹部皮肤出血;腹腔积血水,内脏失血,肝脏呈苍白色,胃积水,肠道发炎呈卡他性肠炎。主要流行于水温达26℃以上时节,传染速度快,于24h内感染全池鳗50%左右,出现症状病鱼的死亡率一般在60%以上[樊海平1998a、b、c]。豚鼠气单胞菌能引起多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AustinB和AustinDA1987],但引起欧洲鳗鲡败血症还是…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告了以原绵霉为原发病原、继发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鳗鲡腐皮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外观症状:病鱼体表粘液斑块状脱落,皮肤坏死、溃烂,有出血和炎性渗出物。组织病理变化:烂鳃,鳃丝固有结构崩解;皮肤坏死,肌纤维融解、消失;心肌纤维紊乱、坏死,肌间炎性细胞浸润,血栓;肝脏肿大、空泡、坏死;脾出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肠道粘膜上皮脱落、坏死,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肾脏受损严重,广泛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肿胀、坏死,肾小球萎缩,囊腔内出现血球。  相似文献   
98.
为确定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水平(Protein content)、蛋氨酸(Methionine content)和脂肪(Fat content)含量水平,优化大刺鳅幼鱼饲料配方,采用正交表L_9(3~4)设计,以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为因素,设置3个水平,探讨不同水平组合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及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形态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1.7%、脂肪含量4%时,大刺鳅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分别为177.38%、1.65%、2.65%,除与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2.0%、脂肪含量8%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2.0%、脂肪含量8%时,饵料系数最低,达0.92。以增重率及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层次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对正交试验的指标值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蛋白质水平蛋氨酸脂肪,大刺鳅幼鱼配方饲料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最佳配比为50%、1.7%、8%。  相似文献   
99.
对相同养殖条件下的3个不同品种稻花鲤开展其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分析,以期为稻田养殖品系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瑞鲤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瓯江彩鲤和本地鲤(P<0.05);本地鲤、福瑞鲤和瓯江彩鲤3种稻花鲤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种类基本相似;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一烯酸和a-亚麻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92%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分别达到(73.52±0.13)%、(75.67±0.07)%和(75.69±0.19)%;福瑞鲤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本地鲤和瓯江彩鲤(P<0.05),表明福瑞鲤稻花鱼具有比本地鲤和瓯江彩鲤稻花鱼更为优良的脂肪酸营养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00.
旨在考察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刺鳅生长性能和摄食行为的影响。采用310天的单因素水泥池精养试验对初始密度为657.52 g/m3(A组)、1177.27 g/m3(B组)两组大刺鳅的生长性能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刺鳅的生长性能与养殖密度呈负相关,其中A组大刺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均高于B组,而饲料系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B组低13.82%与30.77%。各密度组大刺鳅的体长均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A组:W=0.0028L3.041;B组:W=0.0049L2.953),为等速生长。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呈多次函数相关(A组:L=-8×10-5d2+0.07758d+13.059,W=-2×10-6d3+0.0011d2+0.1369d+7.2355;B组:L=-6×10-5d2+0.062d+12.379,W=-2×10-6d3+0.001d2+0.1031dd+6.8031)。该试验条件适合于大刺鳅的规模化生产,今后应进一步细化大刺鳅的养殖密度,寻找最佳产量与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争取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