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灌溉施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灌溉和施肥对冬小麦生育期间0~400cm土壤硝态氮累积、移动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0~200cm土壤氮素的盈亏、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及损失率进行了表观估算,旨在为小麦的氮素利用与推荐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400cm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对0~100c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有显著影响,施氮与灌水对200cm以下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都有影响,同时水氮交互作用不容忽视。施氮并结合灌水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施氮而不灌水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0~200cm土壤氮素的表现盈余主要出现在小麦拔节~灌策期间,表观亏缺主要在播种~拔节期及灌策~收获期。相同灌水量下,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而损失率增加。施氮130kg/hm^2、灌水60m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大,为25.7%。从硝态氮累积量、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考虑,本试验比较合理的肥水配比应为施氮130kg/hm^2,灌水60mm。  相似文献   
12.
樊红柱  陈远学  吕世华  冯文强 《土壤》2010,42(5):828-832
在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四川省萝卜养分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四川省萝卜养分管理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N、P养分投入普遍偏高,全省N、P养分平均投入量为247.1 kg/hm2与115.2 kg/hm2;K素投入严重不足,K素平均用量为119.8 kg/hm2。肥料品种结构、施肥方法及施肥量确定依据不合理。55.1%~75.1%的农户采用肥料穴施,60.0%~67.2%的农户仍按照习惯确定施肥量。四川省今后提高养分效率、减少化肥污染需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紫色水稻土氮、磷养分活化能力及其与 pH 和有机碳的量化关系,为土壤 培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续 36 年不施肥的低肥力(LF)、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中肥力(MF)和有机无机 配施的高肥力(HF)处理,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度的演变特征,分析土壤 pH、有机碳与氮 磷活化度的关系。【结果】MF 和 HF 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 LF 土壤。LF 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基本稳定,碱 解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磷含量略有降低,MF 和 HF 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 LF、MF、HF 土壤全氮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 5.5、14.2、17.0 mg/kg,碱解氮年增量为 0.40、1.05、1.32 mg/kg, 全磷年增量为 0.8、17.1、18.0 mg/kg,有效磷年增量为 -0.03、2.05、1.85 mg/kg。MF 和 HF 土壤氮磷活化度 比 LF 土壤提高 8.15%~428.77%;氮活化度与 pH 和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磷活化度与 pH 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年施 N 240 kg/hm2 、P2 O5 120 kg/hm2 ,氮含量于 13 年后、磷含量于 9 年后达到饱和。 【结论】氮磷钾平衡施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西南丘陵区水稻土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使用稳定性尿素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及氮效率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处理:无氮肥(CK)、普通尿素1次施用(UB_(100%))、普通尿素2次施用(UD_(100%))、稳定性尿素1次施用(DMPP_(100%))、75%普通尿素2次施用(UD_(75%))和75%稳定性尿素1次施用(DMPP_(75%))。【结果】与UD_(100%)处理相比,DMPP_(100%)的周年作物产量增加3.99%;周年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9.09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季提高7.59个百分点,玉米季提高9.76个百分点;周年作物吸氮量提高20.22%,其中小麦季提高14.34%,玉米季提高23.62%。稳定性尿素处理在作物生长前期的土壤中硝态氮浓度低于普通尿素处理,而在小麦/玉米生长中后期(开花期以后)的植株吸氮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施用稳定性尿素,既可保障作物产量,又可提高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对幼果期矮化富士苹果树体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为10.21kg,皮层和木质部干重分别为2.14和7.07kg,骨干枝干重为各器官之首;各器官钙含量差异显著,根系平均钙含量高于地上部多数器官,中央干皮层钙含量最高;单株钙累积量为76.67g,皮层和木质部钙累积量分别为52.44和13.83g,直径1.0-5.0cm根的钙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控释氮肥对一季中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氮肥在土壤中极易损失(氨挥发、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的特点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缓/控释肥料使用简便、高效,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优良肥料新品种。【方法】为验证高分子包膜尿素在四川一季中稻上的应用效果以及为四川水稻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于2009-2010年在位于成都平原上的彭州市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9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N_0(CK)、N_(75)(RU)底、N_(75)(CRU)底、N_(112.5)(RU)底、N_(112.5)(CRU)底、N_(150)(RU)底、N_(150)(CRU)底、N_(150)(40%RU底+60%RU追)、N_(150)(40%RU+60%CRU)底。【结果】无论是普通尿素还是控释尿素,水稻产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相比,在等氮量情况下控释尿素增产稻谷3.61%~11.36%,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氮肥农学效率增加24.97%~54.02%;普通尿素底肥+追肥的效果优于普通尿素一次施肥,40%普通尿素和60%控释尿素作底肥一次施用的效果优于其他所有普通尿素处理。【结论】成都平原一季中稻区的控释尿素最适用量为110~120 kg N/hm~2。试验证明高分子包膜控释尿素是一种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可在四川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9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不同生育期的解析,对不同器官钙浓度与累积进行定量分析,初步探讨了苹果树钙吸收及分配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周期内果实吸收钙素有两个时期,分别是幼果期与果实膨大期.生育前期新梢中钙浓度高于后期,而叶片相反.年周期内成龄器官(1年枝、2年枝、3~8年枝、树干、根系)中钙浓度有两个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生育前期,第二次高峰出现在收获时.同一生育期不同器官间钙累积量差异较大,地上部钙累积量总大于根系.根系从土壤中大量吸收钙出现在果实膨大期以后.年周期内树体钙累积可分3个时期,(Ⅰ)利用贮藏钙素期,(Ⅱ)钙素转化期,(Ⅲ)利用当年同化钙素期.综上所述,年周期内叶面喷施钙肥最佳期为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补钙最佳期为果实膨大期与收获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烤烟新品种“川烟200”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质量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增加铵态氮施用比例对烟株的生长影响为团棵期以前抑制、团棵期到打顶期促进;随铵态氮用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等级结构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铵态氮施用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从而增加烟叶种植效益,而硝态氮施用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改善烟叶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和感观评吸得分均最高。施用氮肥对根区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程度大于非根区;随生育期延长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波动变化,非根区则呈下降趋势。四川广元烟区烤烟新品种“川烟200”推荐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进行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19.
喷施锌肥对渭北旱塬苹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陕西渭北旱塬果园,于苹果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锌肥,观测分析锌对果树生长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抑制新梢生长速率,对果实直径生长速率、百叶干重、叶面积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喷施0.5%浓度的锌肥,株产量比对照增加2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0.5%,还原糖增加27.5%,硬度提高了23.6%;喷施1%浓度的锌肥,株产量比对照增加40.2%,Vc含量提高了20.4%,可溶性糖增加了26.7%,花青苷含量提高了75%.综合考虑苹果生长与品质因素,该地区果园以喷施0.5%~1%浓度的锌为宜.  相似文献   
20.
烤烟烟碱合成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烟碱在烟株体内的积累与分布规律,从遗传特性、生态因素和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烟碱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