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109篇
  58篇
综合类   725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24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四川省郫县农科村人均耕地只有1亩,而全村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高达4万元,过半数的农民总资产超过100万元,部分农民正向千万元迈进,是个名副其实的“百万”村。  相似文献   
992.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蔗是利用茎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多年种植后易受病源物的反复侵染而感染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顽固病害,造成蔗茎节间短小,单产低.并逐年每况愈下,经济效益也比种植健康种苗低许多。经过广西甘蔗研究所多年的试验研究.种植脱毒健康种苗一般比感病种苗增产幅度达20%~40%.商品蔗茎的市场单价相对高15%以上.种植健康种苗将成为未来甘蔗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广西特定蔗区甘蔗专用肥配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及参数,确定适合特定蔗区崇左、驮卢、扶绥、宁明等糖厂蔗区施用的甘蔗专用肥配方为总养分29.8%,N、P、K配比为8-11.8-10。经田间肥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9.8%甘蔗专用肥、30%普通复混肥和常规施肥(CK)甘蔗平均公顷有效茎数(条)分别为61650、60150、61350,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102435kg、91530kg、84345kg,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49%(绝对值,下同)14.30%、14.06%;施用29.8%甘蔗专用肥比30%普通复混肥和常规施肥(CK)的农业纯收入公顷分别增加1962.9元和3256.2元  相似文献   
994.
水利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我国水利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针对发展中存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水利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切实解决水利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协调解决各方面的关系,同时还就如何开展水利旅游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究影响喀斯特坡地雨水转化及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降雨强度选取50、75和100 mm/h,降雨次数为相同降雨强度下的连续3次降雨,坡度为5°、15°和25°,坡地包括地下基岩具有裂隙的地下裂隙坡地和地下基岩无裂隙的无地下裂隙坡地,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降雨次数和坡度下喀斯特坡地地表-地下的径流和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坡地的地表径流率随降雨强度、降雨次数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壤中流率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变化也呈相同的趋势,但随降雨次数增加,两种坡地的壤中流率减少;岩土界面流率和地下裂隙流率随坡度和降雨次数增加而减少,随降雨强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2)在降雨强度(50和75 mm/h)、降雨次数(第1场)和坡度(5°和15°)较小时,坡地径流以岩土界面流和地下裂隙流为主,分别占总雨水的24%~39%和28%~51%;随着影响因素增强,两坡地径流转变为以地表径流为主,分别占总雨水的30%~50%和25%~43%。3)降雨强度和坡度是驱动两个坡地地表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P<0.01),但降雨强度、降雨次数和坡度对两坡地地下土壤侵蚀的影响较小(R2<0.3,P>0.05);总体上,无地下裂隙坡地和地下裂隙坡地土壤侵蚀以地表土壤侵蚀为主,分别占总侵蚀量的54%~97%和39%~96%;以岩土界面侵蚀或地下裂隙侵蚀为辅,分别占总侵蚀量的1%~45%和2%~60%。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识别喀斯特坡地雨水转化和土壤侵蚀驱动因素以及喀斯特石漠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陕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影响机制,该文基于《陕西统计年鉴2010》和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陕西作物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当前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陕西作物秸秆产量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至2009年达到1682.24万t;高产地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地区;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类是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受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地区在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研究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与主观认识、客观环境、政府禁烧查处力度以及地域状况等因素是决定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黄土覆盖区煤矿开采沉陷变形造成的地表裂缝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扰动效应,为采煤沉陷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典型黄土覆盖区的采煤沉陷区为模型,使用自主研制的开采沉陷地表裂缝模拟装置进行物理模拟试验,并在裂缝周围布设水分传感器,分析地表裂缝引起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利用Hydrus软件构建水文模型,结合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对数值计算模型进行优化。采用控制变量法,利用优化后的模型计算在不同裂缝形状、地形以及初始含水量条件下裂缝周围土壤含水量与非变形区土壤含水量差值。[结果]裂缝宽度主要影响土壤水分散失量的最大值,而裂缝深度主要影响散失量最大值出现的位置;裂缝对上坡方向和下坡方向影响规律存在差异,且坡度越大,差异越明显;土壤初始含水量越小,裂缝对土壤水分扰动程度越小;当初始含水量低于20%时,地表裂缝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范围不超过15 cm。[结论]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土壤水分模拟试验结果与物理试验数据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利用优化后的数值计算模型可以定量地分析黄土覆盖区土壤水分对采动地表裂缝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98.
999.
基于某轻卡整车热管理项目,对整车进行了热管理模拟分析。利用换热器模型以及体积热源模型分别模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两种模型在整体上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在散热量、压降分布以及进出口的质量流量分布。换热器模型能准确模拟出散热器、中冷器表面的温度分布及散热器和中冷器进出水室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以往每年榨季糖料蔗砍收后,在田间留下大量的蔗叶(叶梢),通常以就地焚烧的方式处理。但近年来因污染环境已被明令禁止。如何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已成为糖料甘蔗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糖料蔗叶的营养成分,以及蔗叶还田、蔗叶作为饲料、栽培食用菌、生产木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存在问题。建议通过研究开发小型实用多用途的蔗叶粉碎机械设备,形成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蔗农提供蔗叶粉碎还田作业服务;研发推广蔗叶回收机械,扩大利用蔗叶处理加工生产规模,形成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多头并进,有效处理利用糖料蔗叶,以促进蔗糖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