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8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栽培模式对甘肃旱区胡麻地土壤酶活性及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胡麻土壤酶活性及产量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cm耕作层,胡麻与小麦轮作、胡麻连作、胡麻与小麦间作模式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蔗糖酶活性不断增加,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略有所不同;在20~40 cm亚土层,胡麻与小麦轮作、胡麻连作、胡麻与小麦间作模式下的土壤脲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其余3种酶活性变化规律发生改变,说明深层土壤酶活性受到外因的干扰增多。合理的作物种植模式可以明显影响作物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轮作制度有效的缓解了胡麻连作带来的连作危害,而间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连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2.
马铃薯病毒积累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病毒病携带植株叶片cDNA为试验组(Tester)、脱毒种苗叶片cDNA为驱动组(Driv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技术构建了马铃薯病毒诱导应答基因的cDNA文库;为验证文库构建效果,从文库中随机挑取了98个阳性克隆经PCR验证后测序,获得了45条高质量的有效非重复序列;经与GenBank进行同源比对后发现,其中14条非重复序列属于马铃薯病毒基因序列,22条与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9条无同源参考基因;选取文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个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表达序列标签)用qRT-PCR技术分析发现,其表达量受马铃薯病毒侵染的诱导。结果表明,该SSH文库构建较为成功,为进一步筛选与马铃薯病毒致病、防御相关的应答基因,解析马铃薯与病毒互作的分子机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病毒马铃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小麦抗条锈新品系89144抗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高粱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Ⅱ、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等小种表现免疫。结果分析表明,新品系89144接种后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SOD活性和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表明89144具有SA信号传导途径,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些机制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44.
5种杀菌剂对胡麻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杀菌剂对胡麻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喷药后7 d,40%氟硅唑防效最佳,达到81.23%。第2次喷药后14 d,40%氟硅唑和43%戊唑醇防效较佳,分别为79.44%和69.04%;其次是50%啶酰菌胺,为39.15%。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对以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和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为抗源选育出的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通过应用RAPD、SSR、SCAR 3种分子标记OPF15、Xgwm37、SC-W37进行分子检测,并采用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感病的方式进行抗黄矮病鉴定,筛选到了‘93646’、‘2003-2’等高抗黄矮病的小麦新品系.分子检测抗黄矮病基因与田间抗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应用的3种PCR标记都可以检测出抗病材料,但SCAR标记SC-W37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在小麦抗黄矮病育种早代选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1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由两院院士、著名农业科学家石元春先生任主编,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农业学术期刊(每月5日发行)。也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和全国优秀农业期刊。2 本刊特点: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硕士为主要作者群,以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基金项目论文为刊文重点,出版周期短,载文容量大。  相似文献   
47.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制约着大豆的高产稳产和品质。通过发掘和利用优异SMV抗性基因资源,提高抗病品种选择效率,是控制SMV危害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国内外对SMV特性、株系划分、抗性鉴定、遗传特性及抗性基因发掘等多见于研究性报道,对相关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及其进展缺乏系统的探讨分析和梳理。本文结合国内外大豆SMV最新研究进展,从SMV的特征、株系划分及危害、抗性基因的定位及其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对该领域研究现状、最新研究进展与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支撑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种质资源基因型信息数据平台构建等热点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推动大豆分子育种进程及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在建立了高效的半夏悬浮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悬浮细胞作为靶标材料,以秋水仙素(COLO)为多倍体诱导剂,对COLO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获得多倍性细胞后,经诱导分化和再生形成纯合的多倍体植株。结果显示,0.05~0.10mg/ml的COLO处理24h,可获得较好的多倍体细胞诱导效...  相似文献   
49.
花培春小麦新品系20070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春小麦新品系200706为对矮败小麦轮选群体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DH)纯系材料,再经系谱选育而成。在2011—2012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 386.80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3.12%,居14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该品种株高84.0 cm,穗长8.6 cm,千粒重44.32 g,容重780.1 g/L,生育期106 d。籽粒含粗蛋白141.8 g/kg、湿面筋304 g/kg,沉淀值41.2 m L。经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条中32号表现感病,但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条中33号、CH42、HY8、水4、水5及混合菌表现免疫。适宜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高寒阴湿区和二阴地区及周边生态类型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0.
为拓宽抗旱春小麦花培育种的亲本资源,明确干旱胁迫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对甘肃省主栽的7个抗旱春小麦品种的花药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筛选出的兼具较强抗旱性和优良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陇春27号及其他三个优良花培材料,通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20mg·L~(-1)的PEG及旱地种植,进而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小麦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均受到抑制,但受抑制的程度不同,其抗旱系数排序在两种干旱胁迫处理下高度一致;田间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材料的抗旱性强弱不同;其愈伤组织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性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