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TFH)及槲皮素(quercetin)对爱拔益加(AA)肉鸡鸡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成骨细胞分别采用基础培养液、基础培养液添加...  相似文献   
22.
役用牛经过夏秋农忙的劳役,体力消耗很大,入秋后青草枯萎,一般以稻草、麦秸、玉米杆为主要饲草,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役牛掉膘消瘦甚至死亡。搞好役用牛安全越冬,既能保证役牛维持正常体况,又为翌年春耕生产打下良好基  相似文献   
23.
“芙蓉×湘晖”桑蚕新品种是湖南蚕桑科学研究所近年育成的一对优良新品种,1986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经农牧渔业部批准供各蚕区推广。国家审定认为这个新品种孵化、上簇  相似文献   
24.
“芙蓉×湘晖”是湖南省蚕研究所近年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八五年以来我省引进饲养,获得较好成绩,深受农民和丝厂的欢迎。经曲江丝厂缫丝调查,该品种茧层量茧层率高,解舒好,茧丝量高,丝质也好,故推广该品种可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我场于去年开始试繁“芙蓉×湘晖”一代杂种(饲育成绩见附表),经过去年秋繁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5.
以高沸程石油醚代替1,1,2,2-四氯乙烷为溶剂,对焦性没食子酸合成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的经典方法——三氟化硼催化法进行改进。在常温下快速搅拌和加热,使原料和溶剂体系由混悬液转变成棕色油状溶液,一定时间后瞬间产生大量黄色油性结晶产物沉淀,完成合成反应。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反应条件为:焦性没食子酸0.05 mol、对羟基苯甲酸用量0.055 mol、催化剂用量0.16 mol(20 mL)、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产率达83.24%,产品纯度为97.83%。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产率相近,生产过程中比1,1,2,2-四氯乙烷的毒性小、成本低,改进的合成反应还具有时间短、后处理简便、催化剂可回收等优点。对提纯到99.53%的产物,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进行鉴定和表征,确定了产物为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  相似文献   
26.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不仅古老,而且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奶牛最易感的动物,但由于该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因养殖户不能直观的看到其危害性而常常得不到重视,为此我们通过提纯结核菌素及血清学(γ-干扰素方法)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附近规模户养牛场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正螨虫对鸡的主要危害为吸食体液并释放毒素、引起鸡剧痒不安,造成感染鸡贫血、消瘦和产蛋下降等。寄生于鸡体表的螨虫主要有鸡膝螨、突变膝螨、鸡刺皮螨和新勋恙螨四种。鸡感染鸡膝螨时,常见病鸡头伸到翅膀底下啄食羽毛;感染突变膝螨时,可导致皮肤发炎,渗出大量渗出物,形成"石灰脚病";感染鸡刺皮螨时,损伤比较严重,俗  相似文献   
28.
耕牛放牧时贪青而过量采食花栎树嫩叶,极易引起中毒,病牛以屁股肿胀为特征,俗称“肿屁股病”、“水肿病”或“阴贤癀”(又叫“阴黄毒”)。其发病特点:一是多发于3~7岁的青壮年牛,与采食量有关;二是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清明、谷雨之间,以4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三是具有地域性,多在有花栎树的  相似文献   
29.
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催产胭脂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工繁殖是增殖其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笔者曾对高效鱼类催产合剂3号催产成功作过报导。但目前市上合剂3号不如2号易于购到。我们于1998年4月用高效鱼类催产合剂2号进行了胭脂鱼的催产试验,也取得了成功。1材料和方法催产...  相似文献   
30.
桉叶月见草素B的单体制备及其体内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吸附、中压柱层析和制备液相等方法从桉叶中分离得到月见草素B(OEB)单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OEB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考察了热处理条件、p H值及酶的作用对OEB损失率的影响,然后追踪了其在小鼠体内代谢过程,以综合评价OEB的体内外稳定性。结果表明:桉叶醇提所得粗提物经大孔树脂吸附、柱层析及制备液相纯化后可获得OEB单体化合物,纯度94.85%,得率(以桉叶干质量计)2.50%;OEB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他有机溶剂,热处理温度、p H值、酶的种类及浓度均对OEB的稳定性有影响,高温(80℃)、碱性条件(p H值7)和胰蛋白酶、脂肪酶对OEB的损失率影响更大,损失率最大可达98.85%;OEB在离体血浆作用后出现新组分且损失明显;OEB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表明其在体内胃肠道中均不稳定、易分解,不能直接进入血液,也不能以原型化合物的形式抵达粪便及尿液中。由此可见,OEB在体内外均不稳定,这将为阐明OEB的体内代谢途径及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