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71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51篇
  38篇
综合类   372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为了评价黄芩多糖的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将40只(雌雄各半)SPF小鼠随机均分为高(5 000 mg/kg)、中(2 500 mg/kg)、低(1 25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0.1 mL/10 g灌胃纯化水),每天灌胃2次,连续9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及采食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雌雄各半)小鼠随机均分为高(2/25 LD50)、中(1/25 LD50)、低(1/50 LD50)剂量组和对照组(按体重0.1 mL/10 g灌胃纯化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35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及采食量,最后1天采集小鼠血液及器官,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黄芩多糖经口给小鼠灌胃,LD50大于5 000 mg/kg。根据WTO有关外源性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本药物属实际无毒。黄芩多糖各剂量...  相似文献   
22.
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工作的几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正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是开发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的首要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加大对各级领导和项目审批把关部门的宣传力度。重庆市沙坪坝区采取宣传、审批、监督等多种措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3.
2018和2019年6-10月,在松花江干流肇源、新甸、汤原、桦川、富锦、同江断面,用网目5~15 cm的流刺网采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335尾,用鳞片观察年龄,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  相似文献   
24.
设计了一种自走式柠条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柠条的平茬、输送、粉碎和装箱等作业,提出柠条平茬断面质量的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影响平茬断面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田间试验及性能测试,达到规范柠条平茬作业、促进柠条生长和加速柠条更新的目的,为自走式柠条联合收获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对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其出苗率等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蓖麻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种子萌芽形成的总出苗数量和总出苗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对蓖麻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总出苗数量、总出苗率和无苗窝率等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和直线回归方程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蓖麻种子不同浸种时间与总出苗数量、总出苗率和无苗窝率等指标的回归方程都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27.
寒冷地区温度、光照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个气候区,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研究了寒冷地区温度、日照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出穗期随温度增高而提前,产量与品质随温度增高显著提高。日照对产量影响小于温度,子粒形成阶段日照长,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灌浆到成熟期(出穗后21~50d)的积温高,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和产量性状值,出穗后积温与日照(尤其是出穗后21~50d)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出穗前,高温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品质,日照量增加可以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28.
在培养箱及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花生种子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低温贮藏,种子含水量5%时,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小;种子含水量10%时,种子活力和出苗率降低,苗期主茎高度、主茎叶数、侧茎长度、侧茎叶数、总茎数减少,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降低,叶片电导率升高,根系活力下降;当种子含水量15%时,则完全丧失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29.
不同穗型粳稻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穗型粳稻产量形成的物质来源。【方法】以27个粳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对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齐穗期、灌浆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净光合速率高于弯穗型品种。齐穗期直立和半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2叶气孔导度大于弯穗型品种,但灌浆期各类品种气孔导度的差异变小。灌浆期细胞间隙CO2浓度比齐穗期有所增高,其中弯穗型品种增高幅度较大。齐穗期和成熟期细胞间隙CO2浓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由于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和物质转运能力,干物质分配到穗部的比例较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0.
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的培育及Xa30(t)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将普通野生稻资源Y238所携有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0(t)导入栽培稻JG30,培育近等基因系,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感病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Y238为供体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培育近等基因系;以JG30/Y238的一个BC6F2代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EST、STS等分子标记对Xa30(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成功培育了携有Xa30(t)基因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从343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出4个能揭示抗感多态性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用该4个标记对BC6F2代群体303个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标记均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与Xa30(t)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4 cM、11.4 cM、4.4 cM及2.0 cM,且它们位于Xa30(t)基因的同一侧。【结论】通过构建近等基因系及分子标记检测找到4个与Xa30(t)基因连锁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将Xa30(t)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