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255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169篇
  152篇
综合类   1248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575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大麦成熟籽粒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以来源于5个不同地域的21个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对大麦籽粒的胚、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胚中的黄酮含量最高,胚乳中次之,皮层中最低;但从不同部位的黄酮积累量占籽粒中黄酮总积累量的百分比来看,大麦籽粒黄酮的89.35%来自胚乳,来自胚和皮层的均只占到5%左右。此外,不同来源地对胚中的黄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胚乳和皮层中的黄酮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2.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用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配成8×8双列杂交,研究8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间杂种F1 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56个F1组合平均, 小区产量性状表现19.5%的高亲优势, F1小区产量超过高亲值的组合占87.5%,其余7个性状的F1值位于中亲值与高亲值之间。 在不同生态类型所构成的总体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产量4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同等重要;抽穗期、穗长、单株有效穗3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千粒重性状非加性遗传方差更为重要。小区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的亲本是秀水04和3726;特殊配合力效应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越光/秀水04。  相似文献   
103.
土壤疏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或者渗透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疏水性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合理评价疏水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能为当前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供新思路。奇亚籽根系分泌物为类根系分泌物,通过向林地土壤与旱地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类根系分泌物进行为期21天的培养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壤疏水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林地土壤作用显著,而根系分泌物则对旱地土壤作用不显著,同时还分析了根系分泌物与土壤总有机碳(SOC)、疏水性与土壤总有机碳(SOC)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杂交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杂交稻中浙优1号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提出了中浙优1号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5.
为查明大规模增殖放流对黄渤海许氏平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辽宁丹东、营口,河北北戴河,山东长岛、威海和日照海域的6个许氏平鲉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组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0个位点在6个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200~19.900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69~0.923,平均...  相似文献   
106.
农村户用沼气池是国家战略性惠农措施,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近年来,因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原因造成大量沼气池闲置弃用,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如何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利用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难题。该研究从"沼改厕"的现实背景、发展现状和技术模式入手,通过"推广模式、推广方法、效益分析和管护机制"四个层面对四川省"沼改厕"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并深入讨论了"沼改厕"模式的推广应注意的问题,为农村"厕所革命"提供互补的改厕方式,也为"沼改厕"推广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及品质,该研究探讨了不同极板间距(160、165 mm)、不同初始湿基含水率(10%、15%、20%)下腐殖酸肥料的升温速率和加热均匀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射频真空干燥试验,并以热风干燥试验为对照,采用Weibull函数拟合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曲线,对比射频真空干燥与热风干燥对腐殖酸肥料颜色、总氮、总磷、总钾及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为0.085 MPa,极板间距为160 mm、初始湿基含水率为15%时,干燥速率和升温速率较快,加热均匀性较好;升温曲线在53 ℃出现拐点,53 ℃前升温较快,53 ℃后升温较慢;除含水率为20%的物料外,极板间距对加热均匀性影响不显著(P > 0.05),但初始湿基含水率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射频真空干燥所需时间较热风干燥缩短约208 min,射频真空干燥可显著提高干燥速率(P<0.05);Weibull函数能较好的拟合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过程,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随极板间距的减小而减小,随初始湿基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极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初始湿基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极板间距与初始湿基含水率总体上对腐殖酸肥料的色泽高度L*、红绿值a*、蓝黄值b*、总氮、总磷、总钾、有机质无显著影响(P>0.05);65 ℃热风干燥后样品的色差值显著高于射频真空干燥(P<0.05),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射频真空干燥(P<0.05)。在设置的试验条件下,腐殖酸肥料的较佳干燥参数为真空度0.085 MPa、极板间距160 mm、初始湿基含水率15%。研究结果可为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基于低场核磁和差示量热扫描的面条面团水分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差示量热扫描(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种技术,测定不同真空度(0、0.06、0.09 MPa)和搅拌时间(4、8、12 min)下面团中水分的形态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2种技术测定水分形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态存在。不同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的水分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粉(济麦20)制作面团的水分自由度较低。真空和面(0.06 MPa)可以促进水分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面团中水分子流动性,促进水分结构化;而非真空或过高真空度均会导致面团中水分自由度增加。济麦20、济麦22小麦粉和面时间为8 min时,面团水分流动性较低;而宁春4号小麦粉面团在4 min时,水分自由度较低;继续搅拌,深层结合水减少、弱结合水增多。LF-NMR和DSC测得面团水分状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LF-NMR测得的弱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DSC测得的可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695),且深层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非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564)。研究结果为认识制面过程中水分的作用,优化和面工艺和调整产品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巨大进步,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生态危机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众多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0.
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生态农业是各项创建工作的基础,但在现有的条件下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农业在理论基础、技术体系、政策完善、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就这些制约因素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